骨质疏松引起第八胸椎骨折治疗方法有哪些
第八胸椎骨折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严格卧硬板床6-12周,防并发症)、支具外固定(定制支具佩戴3-6个月,关注相关情况)、药物治疗(抗骨质疏松及止痛);手术治疗适用于有神经症状、压缩严重后凸畸形明显等情况,方式有椎体成形术(创伤小、恢复快,防骨水泥渗漏)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纠正畸形、维持稳定,老年患者手术风险高需评估全身状况)。
一、保守治疗
1.卧床休息:对于无神经症状的第八胸椎骨折患者,卧床休息是基础治疗措施。一般需要严格卧硬板床,卧床时间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而定,通常需6-12周不等。卧床期间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避免脊柱扭曲,同时进行四肢关节的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对于老年人,卧床时间过长可能会引发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需加强护理,定期翻身、拍背,鼓励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指导患者进行下肢的主动和被动活动。
2.支具外固定:可使用胸腰椎支具进行外固定,其作用是限制脊柱的活动,减轻骨折部位的压力,促进骨折愈合。支具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体型进行定制,佩戴时间一般为3-6个月。在佩戴支具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骨折部位的疼痛情况、皮肤受压情况等,若出现皮肤红肿、疼痛加剧等情况,应及时调整支具或采取相应措施。对于年轻患者,身体耐受性较好,可适当缩短佩戴时间,但需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骨骼质量差,骨质疏松程度可能较重,佩戴支具时间相对要长一些,且要更加关注支具佩戴后的并发症。
3.药物治疗:
抗骨质疏松药物:因为骨质疏松是导致胸椎骨折的根本原因,所以需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双膦酸盐类药物等,这类药物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吸收,增加骨密度。对于老年女性患者,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疏松风险更高,在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刺激等;对于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需要谨慎评估。
止痛药物:骨折后患者会有疼痛症状,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物缓解疼痛,如布洛芬等。但对于有胃肠道疾病史的患者,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能会加重胃肠道负担,需选择对胃肠道刺激较小的药物或同时采取保护胃肠道的措施。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当第八胸椎骨折伴有神经症状,如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或者骨折压缩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明显,预计会影响脊柱稳定性和外观,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对于年轻患者,由于其活动量较大,对脊柱稳定性要求更高,若符合手术适应证,更倾向于手术治疗;对于老年患者,若身体状况能耐受手术,且骨折情况符合手术指征,也可考虑手术。
2.手术方式
椎体成形术:通过向骨折的椎体注入骨水泥,达到强化椎体、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的目的。该手术创伤较小,恢复相对较快。但对于一些骨折情况复杂的患者,可能效果不佳。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骨质疏松严重,椎体成形术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但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骨水泥的注入量和位置,避免骨水泥渗漏引起并发症。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适用于骨折伴有脊柱不稳定的情况。通过在椎体两侧置入椎弓根螺钉,然后连接棒进行固定,恢复脊柱的稳定性。该手术可以更好地纠正脊柱畸形,但手术创伤相对较大。对于年轻患者,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能更好地维持脊柱的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而对于老年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