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注意事项智齿
拔牙后需从创口护理、饮食注意、休息与活动、肿胀与疼痛处理及特殊人群注意等方面进行护理。创口护理要注意咬棉球时间及避免触碰创口;饮食要吃温凉软食;休息时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当天不宜剧烈运动;肿胀可24小时内冷敷,疼痛不严重可不服止痛药;妊娠期女性、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有各自需注意的要点。
一、创口护理
1.咬棉球:拔牙后医生会让患者咬棉球压迫止血,一般咬30-40分钟后吐出。咬棉球的时间很重要,若时间过短可能无法有效止血,过长则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对于儿童,由于其配合度可能较差,家长需在旁协助,确保棉球咬的时间合适。
2.避免触碰创口:拔牙后24小时内不要刷牙漱口,防止破坏血凝块。血凝块对创口愈合至关重要,它能保护创口、防止感染并促进组织修复。老年人由于口腔感觉相对迟钝,更要注意避免用舌头舔创口或用手指触碰,以防血凝块脱落。
二、饮食注意
1.食物温度:拔牙后应吃温凉的食物,避免过热的食物。过热的食物会使血管扩张,导致创口出血增多。例如,刚拔完牙的人不能吃刚出锅的热汤面等。对于儿童,要选择温凉的流食或半流食,如温牛奶、温粥等,防止烫伤口腔黏膜。
2.食物质地:拔牙后1-2天内宜吃软食、流食,避免食用坚硬、粗糙、辛辣刺激性食物。坚硬食物可能会刮擦创口,刺激伤口导致疼痛和出血,辛辣食物会刺激创口,引起血管扩张,不利于愈合。像老年人本身咀嚼功能可能下降,更要注意选择软烂的食物,而儿童则要避免给其吃坚果、硬饼干等坚硬食物。
三、休息与活动
1.休息:拔牙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休息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减少因活动导致血压升高而引起创口出血的风险。年轻人可能平时活动量较大,拔牙后要特别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更需要多休息,避免因活动不当影响创口愈合。
2.活动限制:拔牙当天不宜做剧烈运动,如跑步、跳绳等。适当的轻度活动是可以的,比如缓慢散步,但要避免头部过多的运动和震动,以免影响创口。儿童拔牙后要避免其过度玩耍、奔跑,防止意外碰撞导致创口问题。
四、肿胀与疼痛处理
1.肿胀观察:拔牙后可能会出现肿胀,一般在1-2天达到高峰,然后逐渐消退。可以在拔牙后24小时内进行局部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间隔2-3小时一次。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轻肿胀和疼痛。对于儿童,冷敷时要注意控制时间和力度,避免冻伤皮肤。
2.疼痛应对:如果疼痛不严重,一般不需要服用止痛药。但如果疼痛较为明显,可以采取非药物的方法缓解,如转移注意力等。如果是老年人或儿童疼痛较为剧烈,要特别关注,必要时及时就医,但不自行给儿童使用成人止痛药。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拔牙要谨慎,一般选择在妊娠4-6个月时进行,此时相对较安全。拔牙前要告知医生妊娠情况,拔牙后要密切观察创口情况,防止出现感染等问题。因为妊娠期女性身体处于特殊状态,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创口愈合。
2.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拔牙后要注意控制血糖,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由于糖尿病患者创口愈合能力较差,容易发生感染,所以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血糖监测和治疗。拔牙后要定期复诊,观察创口愈合情况。
3.心血管疾病患者: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拔牙前要告知医生病情,拔牙过程中要尽量减少紧张情绪,因为紧张可能导致血压升高。术后要密切关注自身血压、心率等情况,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后续的护理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