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下间隙感染是怎么引起的
颌下间隙感染的原因包括多方面:解剖上,颌下间隙与多个相邻间隙相连,相邻间隙感染易扩散至此;牙源性感染如根尖周炎、智齿冠周炎可波及该间隙,其中下颌磨牙根尖周炎和下颌智齿冠周炎较常见,青少年和年轻人患智齿冠周炎引发感染风险高;腺源性感染中,淋巴结炎和涎腺炎若未控制,炎症扩散可致感染,老年人患涎腺炎引发感染几率可能增加;损伤性感染有口腔颌面部损伤和医源性损伤两种,需注意及时处理伤口和选择正规医疗操作;全身因素方面,免疫力低下如患糖尿病等疾病、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以及营养不良会增加感染易感性,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可提高免疫力预防感染。
一、解剖因素
颌下间隙位于颌下三角内,间隙中包含颌下腺、颌下淋巴结,并有血管、神经、脂肪组织等。此区域解剖结构复杂且与周围多个间隙相连通,如舌下间隙、颏下间隙、翼下颌间隙等。一旦某个相邻间隙发生感染,细菌就可能通过组织间隙、淋巴管或血管等途径扩散至颌下间隙,引发感染。例如,当舌下间隙感染时,炎症可能沿着组织间隙蔓延到颌下间隙。
二、牙源性感染
1.根尖周炎:牙齿根尖周围组织的炎症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会持续发展并向周围组织扩散。当炎症突破牙槽骨骨壁,就可能波及颌下间隙,引起颌下间隙感染。比如下颌磨牙的根尖周炎,由于其位置靠近颌下间隙,更容易引发此类情况。
2.智齿冠周炎: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的软组织容易形成盲袋,食物残渣和细菌易在此积聚,引发智齿冠周炎。炎症可直接扩散至颌下间隙,尤其是下颌智齿冠周炎,是导致颌下间隙感染的常见原因之一。年龄方面,青少年和年轻人在智齿萌出阶段,患智齿冠周炎并引发颌下间隙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
三、腺源性感染
1.淋巴结炎:颌下淋巴结收集来自口腔、面部、鼻腔等部位的淋巴液。当这些区域发生感染时,相应引流区域的淋巴结可能会出现炎症反应。若淋巴结炎未得到控制,炎症可能穿破淋巴结被膜,向周围组织扩散,进而引起颌下间隙感染。例如,口腔内的感染可导致颌下淋巴结炎,最终引发颌下间隙感染。
2.涎腺炎:颌下腺是颌下间隙内的重要结构,当颌下腺发生炎症时,如涎石阻塞导管导致的颌下腺炎,细菌可在腺体内大量繁殖,炎症扩散可引起颌下间隙感染。特殊人群中,老年人由于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卫生状况相对较差,患涎腺炎并引发颌下间隙感染的几率可能增加。
四、损伤性感染
1.口腔颌面部损伤:颌下区受到外力打击、切割伤、刺伤等损伤时,外界的细菌可通过伤口直接进入颌下间隙,引发感染。如颌下区的开放性伤口,若未及时进行清创和消毒处理,细菌就容易在局部滋生繁殖,导致感染。
2.医源性损伤:在进行口腔颌面部的一些手术操作时,如拔牙、颌下腺手术等,如果手术过程中消毒不严格或操作不当,可能会将细菌带入颌下间隙,引起感染。患者在接受这些手术前,应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操作,以降低感染风险。
五、全身因素
1.免疫力低下: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全身性疾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接受放疗化疗等,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此时,机体对细菌的抵抗力减弱,容易发生感染,且感染后炎症不易局限,更容易扩散至颌下间隙。老年人和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或功能减退,也属于免疫力相对较低的人群,更应注意预防感染。
2.营养不良:长期营养不良会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使身体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例如,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会导致白细胞的生成和功能受到影响,从而降低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增加颌下间隙感染的发生风险。生活方式上,保持均衡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