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前需健康管理与疾病控制、补充叶酸,孕期要定期产检、合理饮食营养、避免不良生活方式,高龄孕妇和有不良孕史孕妇更需重视相关事项,以降低胎儿无胎心等不良结局风险。
一、孕前准备及保健
1.健康管理与疾病控制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女性,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需积极控制病情。例如,患有糖尿病的女性,孕前应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因为高血糖可能影响胚胎发育,增加胎儿无胎心的风险。研究表明,良好控制血糖的糖尿病孕妇,胎儿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概率可降低。甲状腺功能异常也会对妊娠产生不良影响,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女性孕前需补充甲状腺素,使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再怀孕;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女性则需在病情稳定后备孕。
戒烟戒酒,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影响子宫胎盘血流,增加胎儿发育异常的风险;酒精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导致胎儿酒精综合征等,增加胎儿无胎心的可能性。男性也应戒烟戒酒,因为吸烟饮酒会影响精子质量,进而影响胚胎质量。
2.补充叶酸
女性应在孕前3个月开始补充叶酸,每天补充0.4-0.8毫克叶酸。叶酸缺乏可能导致神经管畸形等胎儿发育异常,补充叶酸可有效降低胎儿神经管畸形的发生风险,同时也有助于降低胎儿无胎心等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概率。
二、孕期保健
1.定期产检
孕早期应按时进行产检,一般孕6-8周左右进行超声检查,以确定是否有胎心搏动。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胚胎发育情况,若发现胚胎发育异常,如无胎心等情况可及时处理。产检还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等常规检查,以及一些特殊项目的检查,如唐氏筛查等,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孕妇及胎儿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不同孕周的产检项目不同,孕中期还需进行大排畸超声检查等,全面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排查胎儿结构畸形等可能导致胎儿无胎心等不良结局的因素。
2.合理饮食与营养摄入
孕期要保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蛋白质是胎儿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应多吃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维生素方面,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橙子富含维生素C,有助于提高孕妇免疫力,促进胎儿发育;矿物质如钙、铁等也需充足摄入,钙有助于胎儿骨骼发育,铁可预防孕妇贫血,而孕妇贫血可能影响胎盘供血,增加胎儿无胎心的风险。
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可能被污染的食物,保持饮食卫生,防止因饮食不当引起胃肠道感染等疾病,影响胎儿健康。
3.避免不良生活方式
孕期应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孕妇每天需要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过度劳累可能导致孕妇身体机能下降,影响胎盘供血,不利于胎儿发育。同时,要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化学毒物、放射性物质等,这些物质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导致胎儿发育异常甚至无胎心。孕妇应远离新装修的房屋等可能存在有害物质的环境。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
高龄孕妇(年龄≥35岁)胎儿出现染色体异常等风险增加,从而增加胎儿无胎心的可能性。高龄孕妇更应重视孕前咨询和孕期产检,孕前进行遗传咨询,了解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孕期按时进行各项产检,尤其是唐氏筛查、无创DNA检测或羊水穿刺等染色体检查项目,以便早期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2.有不良孕史的孕妇
对于有过胚胎停育等不良孕史的孕妇,再次怀孕时应更加谨慎。孕前需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相关病因排查,如检查夫妻双方的染色体、免疫因素等。孕期要密切监测胚胎发育情况,孕早期更频繁地进行超声检查等,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胚胎发育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过度焦虑可能影响孕期内分泌等,对胎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