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甚至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其病因包括妊娠分娩、衰老、腹压增加、先天发育异常等;临床表现有腰骶部酸痛、肿物自阴道脱出、排尿排便异常等;诊断可通过妇科检查明确程度并结合相关辅助检查;预防与保健需孕期保健、产后康复、积极治疗慢性疾病、中老年女性注重盆底保健等,了解相关内容有助于早期干预以减少对女性健康的影响。
一、病因
1.妊娠分娩:是子宫脱垂最主要的病因。尤其难产、第二产程延长、阴道助产等导致盆腔筋膜、韧带和肌肉过度牵拉、损伤,若产后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会影响盆底组织张力的恢复,从而发生子宫脱垂。多产妇女子宫脱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少产妇女。
2.衰老: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组织出现退行性变或萎缩松弛,进而引发子宫脱垂。老年女性盆底支持结构功能衰退,更容易发生子宫脱垂。
3.腹压增加:长期慢性咳嗽、便秘、腹腔积液、频繁举重物等,可导致腹压增加,迫使子宫向下移位,增加子宫脱垂的发生风险。例如,慢性咳嗽患者,由于咳嗽时腹腔内压力持续升高,对子宫产生向下的压力,久而久之易引发子宫脱垂。
4.先天发育异常:一些女性先天性盆底组织发育不良,可导致子宫支持结构薄弱,即使没有妊娠分娩等经历,也可能发生子宫脱垂。
二、临床表现
1.腰骶部酸痛:尤以骶部为甚,劳动后更加明显,卧床休息后可缓解。这是由于脱垂的子宫牵拉韧带、盆底组织,引起盆腔充血所致。
2.肿物自阴道脱出:患者自觉有块状物自阴道脱出,在行走、体力劳动时肿物脱出增大,卧床休息时可缩小。严重者肿物长期暴露在外,可因摩擦导致宫颈、阴道壁溃疡、出血。
3.排尿、排便异常:部分患者可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有的还可发生压力性尿失禁,即在腹压增加时(如咳嗽、大笑、打喷嚏)出现不自主的尿液溢出。也有患者出现便秘、排便困难等情况。
三、诊断
1.妇科检查:医生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可明确子宫脱垂的程度。子宫脱垂分为Ⅲ度:Ⅰ度轻型为宫颈外口距处女膜缘<4cm,但未达处女膜缘;Ⅰ度重型为宫颈已达处女膜缘,但未超出该缘,在阴道口可见到宫颈;Ⅱ度轻型为宫颈已脱出阴道口,但宫体仍在阴道内;Ⅱ度重型为宫颈及部分宫体已脱出阴道口;Ⅲ度为宫颈及宫体全部脱出至阴道口外。
2.相关辅助检查:一般通过妇科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必要时可借助阴道超声等检查了解盆底组织情况,协助判断病情。
四、预防与保健
1.孕期保健:孕妇应注意合理营养,避免胎儿过大。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胎位异常等问题并纠正。避免孕期长时间站立或重体力劳动,减少腹压增加的因素。
2.产后康复:产后应充分休息,避免过早从事重体力劳动。可以进行产后盆底肌肉锻炼,如凯格尔运动,有助于增强盆底肌肉力量,促进盆底组织恢复,降低子宫脱垂的发生风险。凯格尔运动的具体方法是:收缩盆底肌肉(类似憋尿、缩肛的动作),每次持续3-5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
3.积极治疗慢性疾病:对于有慢性咳嗽、便秘等可增加腹压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如慢性咳嗽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咳药物等控制咳嗽症状;便秘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适量运动等方式改善便秘情况,必要时可使用缓泻剂,但需避免长期使用导致依赖等问题。
4.中老年女性保健:中老年女性应注重盆底健康,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了解盆底组织状况。可以适当进行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维持身体健康状况,同时可继续进行盆底肌肉锻炼,以维持盆底支持结构的功能。
子宫脱垂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了解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预防保健措施,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从而减少子宫脱垂对女性健康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