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左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方法
左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康复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等患者,包括复位和固定;手术治疗针对有明显移位等情况,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康复治疗分早期、中期、后期,早期进行肩肘关节被动活动,中期主动活动为主配合物理治疗,后期全面功能恢复并个性化调整方案,还需注意相关人群康复注意事项。
一、保守治疗
1.适应证:对于无明显移位的左肱骨外科颈骨折,或患者全身情况不宜手术,以及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疗。例如,一些年龄较大、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身体状况无法承受手术带来的创伤风险时,可优先考虑保守治疗。
2.具体方法
复位:可采用手法复位,在麻醉下(如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者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采用相应的复位手法,将移位的骨折端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位置。
固定:复位成功后需要进行固定,常用的固定方法有超肩关节小夹板固定、石膏托固定等。小夹板固定时要注意调整松紧度,以能容纳1-2指为宜,既要保证固定可靠,又不能影响患肢的血液循环。石膏托固定则要根据骨折的部位和类型来塑形,确保骨折端稳定。固定时间一般为4-6周,但具体时间需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调整,通过X线检查来判断骨折端的愈合程度。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
有明显移位的骨折:如骨折端移位较大,手法复位难以维持对位,或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等情况,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例如,骨折端移位明显,影响肩关节的正常功能,通过保守治疗无法恢复良好对位时,应考虑手术。
青壮年的粉碎性骨折:青壮年患者对肩关节功能要求较高,粉碎性骨折采用保守治疗往往难以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手术可以更好地复位骨折端,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条件,从而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2.手术方法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切口暴露骨折端,准确复位后采用合适的内固定材料进行固定,常用的内固定材料有钢板、螺钉等。例如,使用锁定钢板固定,能够提供稳定的固定效果,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手术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周围的神经、血管等组织,避免医源性损伤。术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但康复训练的具体方案要根据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和个体差异进行制定。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术后或固定后1-2周)
肩肘关节的活动:在骨折固定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进行肩肘关节的被动活动,如肩的钟摆运动、肘关节的屈伸活动等。钟摆运动是让患者身体前倾,患肢自然下垂,利用重力进行前后、左右的摆动,每次10-15分钟,每天3-4次;肘关节屈伸活动可在他人帮助下进行,逐渐增加活动范围,以防止肩肘关节的僵硬。此阶段要注意活动幅度不宜过大,避免影响骨折端的稳定,主要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
2.中期康复(固定后3-6周)
主动活动为主:逐渐增加肩肘关节的主动活动范围,如患者可以进行患侧上肢的前屈、后伸、外展等动作,但要注意活动幅度应循序渐进。例如,前屈动作可以从30°-40°开始,逐渐增加到90°左右;外展动作也从较小角度开始,慢慢增加。同时可以配合物理治疗,如超短波治疗,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此阶段要根据患者的疼痛和骨折愈合情况调整康复训练的强度,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端移位。
3.后期康复(骨折愈合后,一般6周以上)
全面功能恢复:加强肩关节的旋转、外展、内收等全方位的功能训练,可进行一些抗阻力训练,如使用弹力带进行肩部的外展抗阻训练等。同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如穿衣、梳头、洗脸等,使患肢恢复到接近正常的功能状态。在整个康复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个性化的康复方案调整。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康复训练的进度要适当放慢;女性患者可能在康复训练中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导致肩部肌肉劳损;有吸烟史的患者,吸烟会影响骨折愈合,需要督促其戒烟,以促进骨折顺利愈合和功能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