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疹性荨麻疹是什么
丘疹性荨麻疹是常见过敏性皮肤病,由昆虫叮咬引发,好发于婴幼儿及儿童,有典型皮疹特点与自觉症状,发病机制与免疫反应有关,可依临床表现诊断,需与水痘、荨麻疹鉴别,可通过环境管理和个人防护预防,局部用炉甘石洗剂等,瘙痒剧烈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儿童用药需遵儿科原则,孕妇用药谨慎。
一、定义
丘疹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又被称为婴儿苔藓或小儿荨麻疹性苔藓、急性单纯性痒疹。它主要是由昆虫叮咬引起的,如蚊子、臭虫、蚤、虱、螨、蠓等叮咬后发生的过敏反应。
二、临床表现
1.皮疹特点
好发于婴幼儿及儿童,成人也可患病。典型皮疹为红色风团样丘疹,直径1-2cm,顶端常有小水疱,有的为半球形大疱,内容清,周围无红晕。
皮疹通常成批出现,好发于腰、臀、腹、四肢等部位,群集或散在分布。
2.自觉症状
患儿常有剧烈瘙痒感,搔抓后可引起继发感染等情况。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会表现出烦躁、哭闹不安,因为瘙痒难以忍受。
三、发病机制
昆虫叮咬人体时,其唾液中的多种抗原物质注入人体皮肤内,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这些外来抗原识别为异物,从而激发一系列免疫细胞的活化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如组胺等,导致皮肤出现上述的风团样丘疹、水疱等表现以及瘙痒症状。不同个体对昆虫叮咬的反应可能不同,这与个体的过敏体质等因素有关。例如,过敏体质的儿童相对更容易发生较为严重的丘疹性荨麻疹反应。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好发人群、典型的皮疹特点(红色风团样丘疹、顶端水疱等)以及有昆虫叮咬史等可以初步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皮肤活检等进一步辅助诊断,但一般根据临床特征即可诊断。
2.鉴别诊断
水痘:水痘的皮疹分布更广泛,除了躯干、四肢,头面部也较多见,皮疹为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有发热等全身症状,与丘疹性荨麻疹的单一风团样丘疹、顶端水疱表现不同。
荨麻疹:荨麻疹的皮疹为水肿性风团,通常24小时内可消退,不留痕迹,而丘疹性荨麻疹的皮疹消退后可能会留有色素沉着等,且皮疹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五、预防措施
1.环境管理
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打扫房间,清除蚊虫滋生的场所,如倒掉积水、清理杂物等。对于有蚊虫的季节,可使用蚊帐、纱窗等防护措施,减少昆虫叮咬的机会。对于儿童居住的房间,可使用安全有效的驱蚊产品,如电蚊拍、驱蚊手环等,但要注意选择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避免对儿童造成伤害。
2.个人防护
儿童外出时,尽量穿长袖衣物、长裤,减少皮肤暴露。在蚊虫较多的地方,可涂抹儿童专用的驱蚊液,但要注意避免涂抹到儿童的眼睛、口腔等部位。对于婴儿,可将驱蚊液涂抹在衣物上,而不是直接涂抹在皮肤上。
六、治疗原则
1.局部治疗
可外用炉甘石洗剂,起到止痒、收敛的作用。如果皮疹有破溃、感染迹象,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软膏预防和治疗感染。
2.系统治疗
对于瘙痒剧烈的患儿,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糖浆等(2岁以上儿童可使用),但要注意药物的年龄禁忌等,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缓解瘙痒,如冷敷等物理方法。尽量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的药物。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药物的使用,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同时,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导致皮疹加重和继发感染。儿童的生活环境要保持舒适,减少昆虫叮咬的可能,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皮疹变化和瘙痒情况,及时调整护理和治疗措施。
2.孕妇
孕妇患丘疹性荨麻疹时,用药需要谨慎。外用药物相对安全一些,如炉甘石洗剂等。但口服药物的选择需要更加慎重,因为一些抗组胺药物可能对胎儿有潜在影响,需要在医生的严格评估下使用,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使用系统药物治疗。同时,孕妇要注意避免搔抓皮疹,防止感染等情况发生,保持居住环境的卫生,减少昆虫接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