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产后出血常见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子宫收缩乏力是最常见原因,与产妇精神、体质、产程、用药、子宫状况等有关;胎盘因素包括胎盘滞留、粘连或植入、部分残留,与膀胱充盈、宫缩剂使用、子宫内膜损伤等有关;软产道裂伤常见于会阴、阴道、宫颈,因胎儿、产程、助产操作等因素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分产妇自身血液系统疾病和产科并发症引发两种。特殊人群如年龄过小或过大、有多次流产等病史的产妇发生产后出血风险较高,产妇孕期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高危因素需提前住院待产。
一、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在分娩过程中,子宫肌纤维的收缩和缩复作用能有效压迫胎盘剥离面的血管,从而控制出血。若子宫收缩乏力,这种压迫止血的功能就会减弱或丧失,导致出血增多。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体质虚弱、产程过长、使用过多镇静剂或麻醉剂、子宫过度膨胀(如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胎儿等)、子宫肌壁损伤(如剖宫产史、子宫肌瘤剔除术史等)以及子宫发育不良等情况,都可能引发子宫收缩乏力。
二、胎盘因素
1.胎盘滞留:胎盘多在胎儿娩出后15分钟内娩出,若超过30分钟仍未娩出,则为胎盘滞留。常见原因有膀胱充盈使已剥离胎盘滞留于宫腔;胎盘嵌顿,多因使用宫缩剂不当,引起宫颈内口附近呈痉挛性收缩,形成狭窄环,使已剥离的胎盘嵌顿于宫腔内;胎盘剥离不全,多见于宫缩乏力,或在第三产程胎盘未剥离时过早牵拉脐带或按压子宫,使部分胎盘与子宫壁分离,影响子宫正常收缩,导致出血。
2.胎盘粘连或植入:胎盘绒毛仅穿入子宫壁表层为胎盘粘连,可分为部分性或完全性;而胎盘绒毛深入子宫肌层则为胎盘植入。多次人工流产、刮宫、剖宫产、子宫内膜炎等可损伤子宫内膜,使胎盘绒毛得以侵入子宫肌层,增加胎盘粘连或植入的发生风险。部分性胎盘粘连或植入可因剥离不全而导致出血,完全性粘连或植入时因胎盘未剥离,反而无出血表现。
3.胎盘部分残留:指部分胎盘小叶、副胎盘或部分胎膜残留于宫腔内,影响子宫收缩而出血。常见于徒手剥离胎盘时未仔细检查,导致部分胎盘组织残留。
三、软产道裂伤
软产道裂伤也是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见于会阴、阴道、宫颈裂伤,严重者可延及子宫下段。胎儿过大、急产、助产手术操作不当、会阴保护不当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软产道裂伤。会阴裂伤按程度可分为4度,Ⅰ度指会阴部皮肤及阴道入口黏膜撕裂;Ⅱ度指裂伤已达会阴体筋膜及肌层,累及阴道后壁黏膜;Ⅲ度指裂伤向会阴深部扩展,肛门外括约肌已断裂;Ⅳ度指肛门、直肠和阴道完全贯通,直肠肠腔外露。宫颈裂伤多发生在两侧,也可呈花瓣样,若裂伤较重,波及宫颈血管时可引起严重出血。
四、凝血功能障碍
任何原因引起的凝血功能异常均可导致产后出血。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产妇本身合并有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肝炎等,这些疾病会影响凝血因子的生成或血小板的数量及功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另一种是产科并发症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如羊水栓塞、重度子痫前期、胎盘早剥、死胎滞留过久等,可释放大量促凝物质进入母体血液循环,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从而引发严重的产后出血。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产妇年龄过小或过大,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发生产后出血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年轻产妇可能因生殖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分娩时软产道裂伤的几率相对较高;而高龄产妇则可能存在子宫收缩乏力、合并内科疾病等问题,影响凝血功能,增加产后出血的可能性。有多次流产史、剖宫产史、子宫肌瘤剔除术史等病史的产妇,发生胎盘因素和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风险较高,分娩前应与医生充分沟通,做好预防措施。产妇在孕期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以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迎接分娩。若存在可能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应提前住院待产,以便医生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