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关节炎是怎么引起
化脓性关节炎的发病原因包括病原体感染直接蔓延、血源性播散、医源性因素。病原体感染直接蔓延有邻近组织感染蔓延(如骨髓炎易波及儿童关节)和外伤后病原体侵入(开放性关节损伤易致成年人和儿童感染);血源性播散中菌血症可致关节感染(儿童免疫未全熟、成年人有慢性感染病灶易发生),老年人、女性特殊时期有血源播散特点;医源性因素包括关节手术相关感染(关节置换等手术无菌不严易致老年人、儿童感染)和关节穿刺等操作感染(严格无菌是预防关键,老年人、儿童操作时需特重无菌)
一、病原体感染直接蔓延
1.邻近组织感染蔓延
当附近的组织发生感染时,病原体可直接蔓延至关节。例如,骨髓炎时,细菌可通过骨小梁间隙或穿破骨皮质进入关节腔引起化脓性关节炎。儿童由于骨骼生长发育特点,骨髓炎相对容易波及关节,因为儿童的骨膜较薄,血管丰富,感染容易通过骨膜下扩散至关节。在生活方式方面,如果儿童有皮肤破损等情况,增加了病原体侵入的风险,进而可能导致邻近组织感染蔓延引发化脓性关节炎。
2.外伤后病原体侵入
开放性关节损伤是常见的情况,如锐器伤、火器伤等使关节直接与外界相通,病原体容易侵入关节腔。此时,伤口的清洁程度、受伤后的处理是否及时等因素影响感染的发生。对于成年人,如果在工作或生活中发生开放性关节损伤,没有及时进行规范的清创等处理,就容易导致化脓性关节炎。而儿童如果发生外伤,由于其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且伤口护理可能相对不够细致,也更容易发生病原体侵入关节引发炎症。
二、血源性播散
1.菌血症导致关节感染
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如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等,病原菌可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菌血症。当菌血症发生时,细菌可随血流到达关节部位。在儿童中,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更容易发生血源性播散引起的感染。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后,细菌进入血液,若关节部位的血管分布等因素使得细菌容易在关节处停留并繁殖,就可能引发化脓性关节炎。对于成年人,如果有慢性感染病灶未得到有效控制,也可能因血源性播散导致关节感染,比如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成年人,自身抵抗力相对较弱,血源性播散引发化脓性关节炎的风险增加。
2.特定人群的血源播散特点
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血源性播散引起化脓性关节炎时,病情可能相对隐匿。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功能和血液循环,使得病原菌在血源性播散过程中更易在关节处定植。而女性在一些特殊生理时期,如妊娠期和产褥期,身体的免疫状态会发生变化,也可能增加血源性播散引发化脓性关节炎的风险。在生活方式上,老年人如果长期缺乏运动,身体抵抗力进一步下降,更容易受到血源性播散的影响;女性在妊娠期和产褥期如果不注意身体调养,也会增加感染的易感性。
三、医源性因素
1.关节手术相关感染
关节置换术、关节镜检查等手术操作,如果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格,就可能将病原体带入关节腔引发感染。对于接受关节手术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环境消毒、器械消毒等环节是否规范至关重要。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术后恢复相对较慢,且自身免疫力较低,在关节手术后发生医源性感染引发化脓性关节炎的风险相对较高。儿童如果因疾病需要进行关节相关手术,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术后感染的防控更为关键,因为儿童的机体反应和恢复能力与成年人不同,一旦发生医源性感染,可能对关节的正常发育产生更严重的影响。
2.关节穿刺等操作感染
不规范的关节穿刺、关节内注射药物等操作也可能导致病原体进入关节引起感染。在进行这些操作时,严格的无菌技术是预防感染的关键。对于患有关节疾病需要进行关节穿刺等操作的患者,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关节穿刺检查或药物注射,此时医护人员的操作规范程度直接关系到是否引发化脓性关节炎。老年人在进行这些操作时,由于其关节退变等因素,更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因为老年人的关节局部防御能力相对较弱;儿童在进行相关操作时,要特别注意遵循无菌原则,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