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孕期容易真菌感染
孕期女性因生理变化免疫力改变,易引发真菌感染,特殊人群需重点关注。激素水平变化使阴道环境利于真菌滋生且抑制细胞免疫;免疫系统调整,Th1/Th2细胞平衡偏移致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代谢变化,高血糖及尿糖为真菌提供营养;阴道微生态改变,乳酸杆菌抑制作用减弱且分泌物增多;其他生理变化如静脉回流受阻、活动量少致局部抵抗力下降。特殊人群中,有糖尿病相关史孕妇要控血糖,有感染病史孕妇要注意个人卫生并可补充益生菌,高龄孕妇要注重产检,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一、孕期生理变化导致免疫力改变
1.激素水平变化
孕期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孕激素等激素水平大幅上升。以雌激素为例,它会促使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增加,糖原在阴道杆菌作用下分解为乳酸,使阴道pH值降低,这种酸性环境虽有利于抑制部分细菌生长,但却适合真菌尤其是白色念珠菌的滋生。研究表明,孕期女性阴道pH值多维持在4.04.5之间,此范围利于念珠菌生长。同时,孕激素可抑制细胞免疫,使机体对真菌的免疫防御能力下降。相关临床研究发现,孕期女性血液中T淋巴细胞的活性较非孕期降低,导致免疫反应减弱,难以有效抵御真菌入侵。
2.免疫系统调整
孕期为了避免母体对胎儿产生免疫排斥,免疫系统会发生一系列调整,呈现出相对抑制的状态。其中,Th1/Th2细胞平衡向Th2偏移,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而细胞免疫在抗真菌感染中起关键作用。当面对真菌时,机体无法像非孕期那样迅速启动有效的免疫应答来清除真菌,从而增加了真菌感染的风险。例如,针对念珠菌感染,非孕期女性机体可较快激活T细胞杀伤念珠菌,而孕期女性这种免疫反应则相对迟缓。
3.代谢变化
孕期女性新陈代谢加快,血糖水平相对升高,部分孕妇甚至可能出现妊娠期糖尿病。高血糖环境为真菌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利于真菌的生长繁殖。研究显示,血糖水平升高时,念珠菌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同时,孕期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下降,导致尿糖排出增加,外阴部长期受含糖尿液刺激,也易引发真菌感染。若孕妇同时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会进一步加重代谢紊乱,增加真菌感染几率。
4.阴道微生态改变
孕期阴道内的微生物群落发生显著变化。雌激素水平升高刺激阴道上皮增生、角化,糖原分泌增多,使得原本以乳酸杆菌为主的优势菌群比例可能发生改变。乳酸杆菌数量减少或活性降低,其产生的乳酸和细菌素减少,对真菌的抑制作用减弱,真菌就更容易在阴道内定植并大量繁殖。临床研究对孕期和非孕期女性阴道菌群检测发现,孕期乳酸杆菌的数量和种类均有所减少,而真菌检出率明显上升。此外,孕期阴道分泌物增多,为真菌提供了更适宜的生存环境,使其更易生长。
5.其他生理变化
孕期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导致下肢及外阴部静脉回流受阻,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不畅,皮肤黏膜的抵抗力下降,增加了真菌在这些部位感染的机会。同时,孕期女性活动量相对减少,外阴局部透气性差,温暖潮湿的环境也利于真菌滋生。对于肥胖孕妇而言,这种情况更为明显,因其外阴部脂肪堆积,更易形成温热潮湿环境,促进真菌生长。
二、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或孕前就患有糖尿病的孕妇,需更加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是孕期真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血糖控制不佳会显著增加感染风险。建议此类孕妇定期监测血糖,遵循医生的饮食和运动指导,必要时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以降低真菌感染的可能性。
2.曾有过孕期真菌感染病史的孕妇,再次怀孕时需提高警惕。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尽量选择棉质透气内裤。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清洁破坏阴道自身的微生态平衡。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益生菌,调节阴道菌群,预防真菌再次感染。
3.高龄孕妇由于身体机能相对下降,孕期发生真菌感染的风险也较高。除了注意上述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外,还应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若出现疑似真菌感染症状,如外阴瘙痒、白带异常等,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医生在诊断和治疗时,也会充分考虑高龄孕妇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确保母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