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胎儿心动过缓指胎儿心率持续低于110次/分钟,病因有胎儿因素(心脏本身异常、感染、贫血)和孕妇因素(服用药物、患某些疾病),会致胎儿氧气供应不足、酸碱平衡紊乱、生长发育受限,诊断靠胎心监护和超声检查,处理要找病因纠正、改善氧供、密切监测,孕妇要定期产检、遵医嘱用药、控基础病,胎儿方面孕妇要保持心态、密切关注后续发育。
一、定义
胎儿心动过缓是指胎儿心率低于正常范围,正常胎儿心率为110~160次/分钟,当胎儿心率持续低于110次/分钟时,即为胎儿心动过缓。
二、病因
1.胎儿因素
胎儿心脏本身异常:如先天性心脏结构畸形等,这是由于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心脏的胚胎发育出现异常导致,相关研究表明约有一定比例的胎儿心动过缓与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相关,这些心脏结构异常会影响心脏的正常电活动和机械收缩功能,进而导致心率减慢。
胎儿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感染胎儿后,可累及胎儿心脏,影响心脏的传导系统或心肌功能,从而引起心动过缓。例如,孕妇在孕期感染风疹病毒,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导致胎儿出现心血管系统的病变,引发心动过缓。
胎儿贫血:当胎儿发生严重贫血时,会影响氧气的运输和供应,心脏为了维持机体的基本需求会出现代偿性改变,但长期严重贫血会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出现心动过缓。比如母儿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儿溶血性贫血,就可能导致胎儿心动过缓。
2.孕妇因素
孕妇服用某些药物:某些药物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心率,如β受体阻滞剂等,这类药物会阻断胎儿心脏的β受体,导致心率减慢。孕妇在孕期因病情需要服用相关药物时,需密切监测胎儿心率情况。
孕妇患有某些疾病:孕妇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胎儿的代谢和生理功能,包括心脏功能,可能导致胎儿心动过缓。此外,孕妇患有严重的糖尿病未良好控制时,也可能影响胎儿的心血管系统,引发心动过缓。
三、对胎儿的影响
1.氧气供应不足:胎儿心动过缓会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导致向胎儿各器官组织的血液灌注减少,进而引起氧气供应不足。胎儿的脑、心、肝等重要器官对缺氧非常敏感,长期缺氧可能导致这些器官的发育受损或功能异常。例如,长期缺氧可能影响胎儿脑部的神经发育,导致智力发育迟缓等问题。
2.酸碱平衡紊乱:胎儿氧气供应不足会引起无氧代谢增加,产生大量酸性代谢产物,导致胎儿酸碱平衡紊乱,进一步影响胎儿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各器官的正常运作。
3.生长发育受限:由于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胎儿的生长发育会受到限制,表现为胎儿体重低于同孕周正常胎儿,影响胎儿的整体健康和预后。
四、诊断方法
1.胎心监护:是诊断胎儿心动过缓的常用方法,通过胎心监护仪持续监测胎儿心率变化。如果在一定时间段内多次检测到胎儿心率持续低于110次/分钟,即可考虑胎儿心动过缓。
2.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胎儿心脏的结构和运动情况,帮助发现是否存在心脏结构异常等导致心动过缓的因素。例如,通过超声可以清晰看到胎儿心脏的各个腔室、瓣膜等结构是否正常,有助于明确病因。
五、处理措施
1.寻找病因并纠正:如果是孕妇服用药物导致,应根据情况调整药物;如果是孕妇疾病引起,需积极治疗孕妇的基础疾病。例如,孕妇甲状腺功能减退,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甲状腺激素进行治疗。如果是胎儿感染导致,需进一步评估感染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改善胎儿氧供:孕妇可采取左侧卧位,以增加子宫胎盘血流量,改善胎儿氧供。必要时可给予孕妇吸氧治疗,提高孕妇血氧含量,进而改善胎儿的氧气供应。
3.密切监测:持续监测胎儿心率、胎动等情况,以及时了解胎儿的状况变化。如果胎儿心动过缓情况持续不缓解或进一步加重,可能需要考虑适时终止妊娠等措施,以保障胎儿的安全。
六、特殊人群(孕妇及胎儿)温馨提示
1.孕妇方面
孕期应定期进行产检,包括胎心监护和超声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胎儿心动过缓等异常情况。
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服用可能影响胎儿心率的药物,如有用药需求,应咨询医生后再使用。
积极控制自身基础疾病,如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或糖尿病等疾病时,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规范治疗和管理,将病情控制在良好状态,减少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2.胎儿方面
对于已发现胎儿心动过缓的情况,孕妇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过度焦虑不利于胎儿的状况,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胎儿在宫内出现心动过缓时,要密切关注胎儿的后续发育情况,按照医生的安排进行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处理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