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胎膜早破怎么办
孕妇胎膜早破后需及时就医,到院后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体格、实验室及超声检查等。根据孕周不同采取不同处理方式,<24周综合考虑是否继续妊娠;2431??周尽量延长孕周,采取防感染、抑制宫缩、促肺成熟等措施;3233??周以期待治疗为主,出现异常及时终止妊娠;≥34周一般不保胎,破膜12小时未临产可催产素引产。分娩方式依孕妇和胎儿情况选择,无剖宫产指征可试产,异常则剖宫产。同时要预防感染,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合理用抗生素等。特殊人群如高龄、有多次流产史、合并内科疾病的孕妇,需针对其特点密切监测、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等。
一、及时就医
孕妇一旦发生胎膜早破,无论孕周大小、有无宫缩及阴道流血等情况,都应立即平躺,并将臀部垫高,防止羊水流出过多及脐带脱垂,然后尽快前往附近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就诊。这是因为胎膜早破后,胎儿失去了完整胎膜的保护,容易引发感染、早产、脐带脱垂等严重并发症,及时就医能让孕妇得到专业的评估和处理。
二、全面检查
到医院后,医生会进行一系列检查来评估孕妇和胎儿的状况。首先是体格检查,医生会通过触诊了解胎儿的胎位、先露部的高低等情况,同时检查孕妇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心率等。还会进行阴道检查,查看是否有羊水流出、宫颈的情况等,但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增加感染的风险。实验室检查方面,会检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了解孕妇是否存在感染;还会检查阴道分泌物,以排除是否有阴道炎等感染因素。超声检查也是重要的一项,可了解羊水量的多少、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有无胎儿窘迫等。
三、根据孕周处理
1.孕周<24周:由于此时胎儿各器官发育极不成熟,出生后存活几率极低,且可能存在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医生通常会与孕妇及家属充分沟通病情,综合考虑孕妇及家属意愿、伦理等因素后,决定是否继续妊娠。
2.孕周2431??周:尽量延长孕周,提高胎儿的存活率。一般会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常用的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同时,会使用宫缩抑制剂,如硫酸镁、利托君等,抑制宫缩,减少早产的发生。还会给予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促进胎儿肺成熟,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风险。孕妇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密切观察体温、心率、宫缩、阴道流液等情况,定期复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超声等。
3.孕周3233??周:处理原则与2431??周类似,以期待治疗为主,尽量延长孕周至34周。但如果出现感染迹象,如孕妇发热、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或者出现胎儿窘迫等情况,应及时终止妊娠。
4.孕周≥34周:一般不主张继续保胎,可顺其自然等待分娩发动。如果破膜后12小时仍未临产,可给予催产素引产,以减少感染的发生。同时,要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胎儿情况,做好接生和新生儿复苏的准备。
四、分娩方式选择
如果孕妇和胎儿情况良好,无明显头盆不称等剖宫产指征,可经阴道试产。在试产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宫缩、胎心变化等情况。若出现胎儿窘迫、难产等情况,应及时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对于存在胎位异常、胎儿窘迫、孕妇合并严重并发症等情况的孕妇,医生会综合评估后建议剖宫产分娩。
五、预防感染
胎膜早破后,孕妇发生感染的风险增加,因此预防感染非常重要。要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勤换卫生巾和内裤。避免不必要的阴道检查和肛诊,减少感染机会。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一般用药时间根据病情而定,通常为37天。孕妇要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如有无发热、腹痛、阴道分泌物异味等,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高龄孕妇本身合并内科疾病的几率相对较高,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胎膜早破后,这些疾病可能会加重,增加孕妇和胎儿的风险。因此,高龄孕妇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同时,由于高龄孕妇的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差,产后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促进身体恢复。
2.有多次流产史的孕妇:这类孕妇的子宫可能存在一定的损伤,胎膜早破后发生感染和宫缩乏力的风险相对较高。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注意预防感染,同时密切观察宫缩情况。如果出现宫缩乏力,可能需要使用宫缩剂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3.合并内科疾病的孕妇:如患有心脏病、肾脏病等内科疾病的孕妇,胎膜早破后可能会加重原有疾病的病情。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病情,与相关科室医生共同会诊,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孕妇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积极配合控制基础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