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窦及筛窦炎怎么处理
上颌窦及筛窦炎的评估包括症状表现(如鼻塞、流涕、头痛等,儿童有特殊表现)和诊断方法(体格检查、鼻窦CT等);非药物干预有鼻腔冲洗(方法、原理)和避免诱发因素(环境、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原则包括抗生素合理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谨慎应用、黏液促排剂合理选用;手术指征为药物治疗无效且有鼻窦结构异常等情况,方式有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术后需护理;特殊人群中儿童用药、冲洗需谨慎,关注病情变化,老年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和全身状况,加强术后护理。概括为:上颌窦及筛窦炎有相应症状表现与诊断方法,非药物干预包括鼻腔冲洗和避免诱发因素,药物治疗遵循一定原则,手术有指征和方式且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上颌窦及筛窦炎的一般评估
(一)症状表现
上颌窦及筛窦炎患者通常会出现鼻塞、流涕(可为脓性或黏脓性)、头痛(不同鼻窦炎症引发的头痛部位有差异,上颌窦炎常表现为面颊部、前额部疼痛,筛窦炎可致内眦或鼻根部疼痛等)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症状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可能还会有发热、精神不振等表现,这与儿童自身免疫及解剖等因素相关。
(二)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鼻腔内部情况,观察鼻黏膜有无充血、肿胀,有无脓性分泌物等。
2.影像学检查:鼻窦CT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鼻窦内的病变情况,如窦腔是否有积液、黏膜是否增厚等,能帮助明确上颌窦及筛窦炎症的范围和程度。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鼻腔冲洗
1.方法:使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每天进行12次。通过鼻腔冲洗能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过敏原等,减轻鼻黏膜的炎症反应,改善鼻塞等症状。对于儿童来说,要选择合适的儿童型鼻腔冲洗器具,注意冲洗的压力和速度,避免引起不适或损伤。
2.原理:生理盐水的渗透压与人体体液相近,不会对鼻黏膜造成刺激,冲洗过程可机械性地清除鼻腔内的异物和炎性物质,促进鼻腔黏膜纤毛功能恢复。
(二)避免诱发因素
1.环境因素: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对于有过敏体质的患者,尤其是儿童,要注意室内定期清洁、除尘,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等。
2.生活方式: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因为感冒容易诱发或加重鼻窦炎症。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适当加强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不同年龄人群锻炼方式可有所不同,儿童可选择适合其年龄的户外活动等。
三、药物治疗原则
(一)抗生素使用
如果明确有细菌感染征象,如脓性分泌物较多、白细胞升高等情况,可考虑使用抗生素。但要遵循合理用药原则,避免滥用。不同年龄患者选择抗生素需考虑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儿童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等有潜在风险的不合适抗生素。
(二)鼻用糖皮质激素
可减轻鼻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但使用时要注意药物的适用年龄等,儿童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应用,关注可能出现的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
(三)黏液促排剂
有助于促进鼻窦内黏液的排出,改善鼻窦的通气引流。同样要根据患者年龄等情况合理选用相应的药物剂型等。
四、手术治疗情况
(一)手术指征
当患者经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存在鼻窦结构异常影响引流(如鼻甲肥大、鼻息肉等阻塞鼻窦开口)、有明显的鼻窦骨质破坏等情况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对于反复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筛窦炎合并鼻息肉的患者,可能需要通过手术开放鼻窦、切除息肉等以改善鼻窦引流和症状。
(二)手术方式
常见的手术方式有鼻内镜下鼻窦手术等,通过鼻内镜可以清晰地观察鼻窦内的病变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操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相对较快等优点,但术后也需要遵循医生的术后护理指导,如定期鼻腔清理等,不同年龄患者术后恢复和护理的注意事项有所不同,儿童术后要特别注意避免剧烈活动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上颌窦及筛窦炎患者在处理时要更加谨慎。在药物选择上,严格遵循儿童用药的安全性要求,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鼻腔冲洗时要使用儿童专用的温和冲洗液和器具,操作要轻柔。同时,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症状变化,如体温、精神状态等,因为儿童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往往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在药物治疗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等,使用某些药物时要评估对其他基础疾病的影响。在手术治疗方面,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如心肺功能等,以确定是否能耐受手术。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因为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恢复能力相对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