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涩眼疲劳怎么回事
眼涩、眼疲劳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用眼过度(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需遵循“202020”原则并增加眨眼次数;环境因素(干燥、多风、光线不适等)可通过使用加湿器、佩戴防风眼镜、选择合适照明改善;年龄增长使泪腺功能减退、引发眼部疾病,中老年人应定期检查、补充营养;眼部疾病(干眼症、结膜炎、屈光不正等)需针对性治疗;全身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要控制病情并定期查眼;药物副作用需告知医生调整用药;特殊人群中,孕妇避免长时间用电子设备、咨询医生选眼药水,儿童控制用电子设备时间、及时就医,老年人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一、用眼过度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长时间看手机、电脑等电子屏幕,或者长时间阅读、写作等,会使眼睛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泪液分泌减少,同时眨眼次数也会不自觉减少,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从而引起眼涩、眼疲劳。青少年正处于学业压力较大的时期,长时间看书、使用电子设备上网课等,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而一些从事文字工作、IT行业的成年人,由于工作性质需要长时间盯着屏幕,也常常受到眼涩眼疲劳的困扰。应对这种情况,应注意合理安排用眼时间,遵循“202020”原则,即每看屏幕20分钟,向20英尺(约6米)以外的远处眺望至少20秒。同时,增加眨眼次数,也有助于保持眼睛湿润。
二、环境因素
干燥、多风、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会加速泪液的蒸发,使眼睛表面失去足够的水分,进而导致眼涩、眼疲劳。在空调房间中,空气湿度较低,也容易引起类似问题。此外,长期处于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中,眼睛需要不断调节以适应光线变化,这会增加眼睛的负担,导致疲劳。对于在空调环境中工作的人群,可以使用加湿器来增加空气湿度。在户外活动时,如果环境干燥多风,可以佩戴防风眼镜。同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照明环境,避免光线直射眼睛。
三、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泪腺功能会逐渐减退,泪液分泌量减少,这使得中老年人更容易出现眼涩、眼疲劳的症状。此外,一些与年龄相关的眼部疾病,如白内障、黄斑病变等,也可能影响眼睛的正常功能,加重眼疲劳。中老年人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眼部疾病。平时可以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A、C、E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坚果等,有助于保护眼睛健康。
四、眼部疾病
1.干眼症:是引起眼涩眼疲劳的常见原因之一。泪液分泌不足或泪液蒸发过快,导致眼睛表面缺乏足够的润滑和保护,会出现干涩、疲劳、异物感等症状。长时间使用电脑、佩戴隐形眼镜等都可能诱发干眼症。治疗方法包括使用人工泪液、泪小点栓塞等。
2.结膜炎:细菌、病毒感染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结膜炎,会导致结膜充血、水肿,出现眼痒、眼涩、分泌物增多等症状,也会影响眼睛的舒适度,引起疲劳感。不同类型的结膜炎治疗方法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抗生素滴眼液、抗病毒滴眼液或抗过敏滴眼液等。
3.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如果没有及时矫正,眼睛在视物时需要过度调节,容易产生疲劳。佩戴合适的眼镜或进行屈光手术可以改善视力,减轻眼疲劳。
五、全身性疾病
1.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会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导致视网膜病变、干眼症等眼部并发症,引起眼涩眼疲劳。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眼部病变。
2.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可能影响眼部肌肉和神经的功能,导致眼球突出、眼睑退缩等眼部异常,进而引起眼疲劳、干涩等症状。患者需要积极治疗甲状腺疾病,同时注意保护眼睛,避免过度用眼。
六、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眼涩眼疲劳的副作用,如抗组胺药、抗抑郁药、降压药等。如果正在服用这些药物且出现了眼涩眼疲劳的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在用药期间,患者要注意观察自身症状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较大,可能会影响泪液的分泌和成分,导致眼涩眼疲劳。孕妇应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注意休息。在选择眼药水时,要咨询医生的意见,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
2.儿童:儿童的眼睛正处于发育阶段,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或过度用眼容易导致近视等问题。家长要控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果孩子出现眼涩眼疲劳的症状,不要自行给孩子使用眼药水,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3.老年人:除了上述提到的定期眼部检查和补充营养外,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眼部受伤。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的睡眠、戒烟限酒等,有助于维护眼睛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