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骨折的微创手术是怎么回事
肋骨骨折微创手术是创伤较小的治疗方式,具创伤小、恢复快优势,术前需做详细影像学及全身状况评估,术中在微创设备辅助下操作,适用单纯移位轻及部分合并基础病患者,禁忌严重移位合并胸腔脏器损伤及身体状况极差者,术后需呼吸功能锻炼、切口护理及定期复查。
一、肋骨骨折微创手术的定义
肋骨骨折微创手术是一种相对于传统开放手术而言,创伤较小的治疗肋骨骨折的手术方式。它主要是通过微小的切口,利用特殊的器械和技术来修复骨折的肋骨。
二、手术优势
1.创伤小
与传统开放手术需要较大切口相比,微创手术的切口通常在2-5厘米左右,大大减少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例如,传统开放手术可能会对胸壁肌肉等组织造成较广泛的剥离,而微创手术对肌肉等组织的损伤明显减轻,这有助于患者术后更快地恢复身体功能,减少术后疼痛等不适。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较小的创伤意味着更低的手术风险,因为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较大的创伤可能会引发更多的并发症。
对胸廓稳定性的影响较小,能够更好地维持胸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这对于呼吸功能的保护有重要意义。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患者,良好的胸廓稳定性都有助于维持正常的呼吸模式,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2.恢复快
由于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相对较轻,恢复时间也会缩短。一般来说,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会比传统开放手术患者短。对于年轻、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恢复可能会更快;而对于老年患者或本身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相对较短的住院时间和较快的恢复速度有助于减少在院期间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例如,年轻患者可能在术后1-2周就能基本恢复日常活动,而老年患者可能需要2-3周,但也明显短于传统开放手术的恢复时间。
三、手术操作过程
1.术前准备
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如胸部CT等,以明确肋骨骨折的具体部位、数量和骨折移位情况等。这对于手术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和病史的患者,影像学检查的解读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骨质疏松等情况,在判断骨折移位程度时需要结合其骨密度等情况来综合评估。
患者需要进行全身状况评估,包括心肺功能等,以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需要在术前进行相应的呼吸功能锻炼等准备,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
2.手术实施
通常在胸腔镜等微创设备的辅助下进行操作。医生通过微小切口将胸腔镜插入胸腔内,清晰观察骨折部位情况。然后利用特殊的器械,如肋骨复位钳等,对骨折的肋骨进行复位。对于一些复杂的骨折情况,可能还需要使用固定装置,如肋骨接骨板等进行固定。整个操作过程在胸腔镜的监视下进行,能够精确地对骨折部位进行处理,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四、适用人群及禁忌人群
1.适用人群
对于单纯的单根或多根肋骨骨折但骨折移位相对较轻的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身体状况较好者,微创手术是较好的选择。此外,对于一些合并有基础疾病,但骨折情况适合微创手术的患者,如老年患者合并轻度冠心病等情况,在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后也可考虑微创手术。例如,一位40岁的男性患者,因车祸导致多根肋骨骨折,但骨折移位不明显,通过微创手术能够较好地恢复肋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2.禁忌人群
对于骨折严重移位且合并有胸腔内脏器严重损伤的患者,可能不适合微创手术,需要进行传统开放手术。此外,对于身体状况极差,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也不能进行微创手术。例如,一位80岁的老年患者,同时合并有严重的心衰、呼吸衰竭等情况,身体状况无法耐受任何手术,包括微创手术。
五、术后注意事项
1.呼吸功能锻炼
患者术后需要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深呼吸、有效咳嗽等。这有助于促进肺部扩张,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方式和强度可能需要调整。例如,儿童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时需要家长协助,采用适合儿童的简单呼吸训练方法;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呼吸功能锻炼需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2.切口护理
要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定期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情况。对于不同皮肤状况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皮肤愈合能力较差,需要更加密切地观察切口情况,加强切口护理,必要时延长换药间隔等。
3.定期复查
术后需要定期进行影像学复查,如胸部X线或CT等,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和内固定装置的位置等。根据复查结果,医生可以调整患者的康复计划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复查的时间间隔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年轻患者复查间隔可能相对较短,老年患者可能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但通常需要在术后1个月、3个月等时间点进行复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