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引起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病因
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包括肝内性和肝外性。肝内性病因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病毒性肝炎,长期大量饮酒等引起的酒精性肝病,肥胖率上升致发病率增高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自身免疫性肝病,血色病、肝豆状核变性等遗传代谢性疾病;肝外性病因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门静脉血栓形成,前者病因不明,后者由腹腔感染、腹部创伤、脾切除术后等因素引起,它们都会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
一、肝内性病因
(一)病毒性肝炎
1.乙型肝炎:全球范围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导致肝硬化进而引起门静脉高压症的重要病因。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观察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若病情持续进展,会逐渐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脏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肝内血管受阻,门静脉血流阻力增加,最终引发门静脉高压症。据统计,约50%-80%的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患者会出现门静脉高压相关表现。
2.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也是引起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症的常见原因。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情迁延不愈,肝脏炎症反复刺激会促使肝纤维化形成,逐步进展为肝硬化,导致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门静脉压力升高。相关研究显示,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患者中门静脉高压的发生率较高。
(二)酒精性肝病
长期大量饮酒是引发酒精性肝病的主要原因,进而可发展为肝硬化并导致门静脉高压症。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会对肝细胞造成直接毒性作用,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和炎症反应,逐步导致肝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当肝脏发生肝硬化时,肝内血管床减少、血管受压扭曲等情况使得门静脉血流受阻,门静脉压力升高。有研究表明,长期每日饮酒量超过40g(乙醇量)持续5年以上的人群,发生酒精性肝硬化进而出现门静脉高压症的风险显著增加。
(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随着肥胖率的上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也是导致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症的重要肝内性病因。NAFLD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等亚型,肝脏内脂肪过度沉积、炎症反应等会促使肝纤维化进展,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引起门静脉高压。相关研究发现,NAFLD相关肝硬化患者中门静脉高压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合并肥胖、2型糖尿病等情况的患者,病情进展可能更为迅速。
(四)自身免疫性肝病
1.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体内免疫系统攻击自身肝细胞,引起肝脏炎症、坏死,逐渐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进而出现门静脉高压症。该病在女性患者中相对多见,病情慢性迁延,若不及时控制,会逐步发展为肝硬化。临床研究显示,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进展为肝硬化并伴有门静脉高压。
2.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PBC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介导的肝内小胆管损伤,导致胆汁淤积,进而引起肝脏炎症、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症。该病多见于中年女性,病情呈慢性进展,随着病情的发展,肝脏结构破坏,门静脉血流受阻,门静脉压力升高。相关研究表明,PBC患者中晚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表现。
(五)遗传代谢性疾病
1.血色病:由于铁代谢障碍,过多的铁沉积在肝脏等器官,导致肝细胞受损、肝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症。血色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主要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体内铁过载,长期积累会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引起肝脏结构改变,门静脉压力升高。研究发现,血色病相关肝硬化患者中门静脉高压的发生与铁沉积导致的肝脏病变密切相关。
2.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铜在肝脏等组织沉积,引起肝细胞损伤、肝纤维化,进而发展为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脏内铜沉积,破坏肝脏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门静脉压力升高。临床中可见肝豆状核变性相关肝硬化患者出现门静脉高压的相关表现。
二、肝外性病因
(一)门静脉血栓形成
1.原发性门静脉血栓形成: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先天性凝血机制异常等因素有关。门静脉内血栓形成后,会阻塞门静脉血流,使门静脉压力升高。一些研究发现,部分原发性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会逐渐发展为肝硬化并伴有门静脉高压症,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血栓形成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肝脏长期处于淤血状态,进而引起肝组织纤维化有关。
2.继发性门静脉血栓形成: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腹腔感染(如胰腺炎、阑尾炎等)、腹部创伤、脾切除术后等。这些因素导致门静脉系统血流状态改变,容易形成血栓,阻塞门静脉,使门静脉压力升高。例如,腹腔感染时,炎症因子等可影响门静脉血流的正常状态,促使血栓形成,进而引发门静脉高压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