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是怎么回事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ml、剖宫产者≥1000ml,是我国产妇死亡首要原因。其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如产妇精神、产科及子宫因素等)、胎盘因素(滞留、植入、部分残留等)、软产道裂伤(阴道手术助产等原因)、凝血功能障碍(合并疾病或妊娠并发症导致)。临床表现有阴道流血和低血压症状,诊断结合阴道流血情况及相关检查。治疗根据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子宫收缩乏力加强宫缩等。预防分产前(治疗相关疾病)、产时(观察产程等)、产后(观察子宫及流血等)。特殊人群如高龄产妇、有多次流产或剖宫产史产妇、患血液系统疾病产妇需针对性注意防范。
一、产后出血的定义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ml,剖宫产者≥1000ml,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
二、产后出血的原因
1.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常见因素有全身因素,如产妇精神过度紧张,对分娩恐惧,体质虚弱或合并慢性全身性疾病等;产科因素,如产程延长使体力消耗过多,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宫腔感染等;子宫因素,如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子宫过度膨胀、子宫肌壁损伤等。高龄产妇、多胎妊娠产妇等发生子宫收缩乏力的风险相对较高。
2.胎盘因素:包括胎盘滞留,如膀胱充盈使已剥离胎盘滞留宫腔、胎盘嵌顿、胎盘剥离不全等;胎盘植入,根据胎盘绒毛侵入子宫肌层深度分为粘连性胎盘、植入性胎盘和穿透性胎盘;胎盘部分残留,指部分胎盘小叶、副胎盘或部分胎膜残留于宫腔内,影响子宫收缩而出血。多次人工流产、剖宫产史等有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的风险。
3.软产道裂伤:常见原因有阴道手术助产、巨大胎儿分娩、急产、软产道组织弹性差而产力过强等。初产妇、胎儿过大等情况易发生软产道裂伤。
4.凝血功能障碍: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妊娠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肝炎等;二是妊娠并发症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如重度子痫前期、重型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死胎滞留过久等。有相关血液系统疾病病史的产妇需特别关注。
三、产后出血的临床表现
1.阴道流血:胎儿娩出后立即发生阴道流血,色鲜红,应考虑软产道裂伤;胎儿娩出后数分钟出现阴道流血,色暗红,应考虑胎盘因素;胎盘娩出后阴道流血较多,应考虑子宫收缩乏力或胎盘、胎膜残留;胎儿娩出后阴道持续流血且血液不凝,应考虑凝血功能障碍。
2.低血压症状:患者头晕、心慌、出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四、产后出血的诊断
根据阴道流血时间、数量和胎儿、胎盘娩出的关系,能初步判断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还可通过体格检查,如检查子宫收缩情况、软产道有无裂伤、胎盘胎膜是否完整等;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五、产后出血的治疗
1.子宫收缩乏力:加强宫缩是最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可通过按摩子宫、应用宫缩剂(如缩宫素、麦角新碱等)、宫腔填塞、子宫压缩缝合术、结扎盆腔血管、经导管动脉栓塞术等方法。
2.胎盘因素:若胎盘已剥离未排出,可协助胎盘娩出;胎盘粘连可行徒手剥离胎盘后取出;胎盘植入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或子宫切除术;胎盘胎膜残留可行清宫术。
3.软产道裂伤:应彻底止血,按解剖层次逐层缝合裂伤。
4.凝血功能障碍:应尽快输新鲜全血,补充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或凝血因子等,积极治疗原发病。
六、产后出血的预防
1.产前预防:做好孕前及孕期保健,对有凝血功能障碍和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后再受孕,必要时应在孕期转往有输血和抢救条件的医院分娩。
2.产时预防:密切观察产程进展,防止产程延长;正确处理第二、三产程,适时适度娩出胎儿,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积极处理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如对有宫缩乏力可能者,在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使用宫缩剂。
3.产后预防:产后应密切观察子宫收缩情况、阴道流血量及生命体征变化,鼓励产妇及时排空膀胱,早期哺乳等。
七、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高龄产妇:由于身体机能下降,产后出血的风险相对较高。孕期应严格进行产检,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分娩时应选择医疗条件较好的医院,产后要更加注意休息和恢复,加强营养支持。
2.有多次流产史或剖宫产史的产妇:这类产妇发生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的可能性较大。孕期要告知医生既往病史,以便医生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产后要密切观察阴道流血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3.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的产妇:凝血功能本身存在问题,产后出血风险高。在孕期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分娩时需提前备好血液制品等急救物资。产后要严格监测凝血指标,遵医嘱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