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硬化怎么办
酒精性肝硬化的诊治包括早期诊断与评估,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关键是戒酒;需进行营养支持,评估营养状况并制定高蛋白、补维生素、保证热量的方案;防治并发症,如腹水、门静脉高压、肝性脑病等;有保肝、抗纤维化等药物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患者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早期诊断与评估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饮酒史,包括饮酒量、饮酒持续时间等,这对于判断酒精性肝硬化的病因至关重要,因为长期大量饮酒是导致酒精性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男性每天饮酒折合乙醇量超过40g,女性超过20g,持续5年以上,就可能增加患酒精性肝硬化的风险。
2.体格检查:观察患者有无肝掌、蜘蛛痣等肝病体征,同时检查肝脏大小、质地等,早期可能肝脏增大,质地偏硬,后期可能缩小。
3.实验室检查:检测肝功能,如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常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白蛋白降低,胆红素升高等;检测血清学标志物,如糖类抗原19-9等,有助于排除其他肝脏疾病;进行凝血功能检查,了解凝血因子合成情况,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常存在凝血功能异常。
4.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可发现肝脏形态改变、实质回声不均匀等;CT或MRI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结构,帮助判断肝硬化的程度及有无并发症,如腹水、门静脉高压等情况。
二、戒酒
1.重要性:戒酒是治疗酒精性肝硬化的关键措施,研究表明,患者在确诊酒精性肝硬化后立即戒酒,可显著改善预后。长期饮酒导致肝细胞受损,戒酒能减少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对肝脏的持续损伤,阻止肝硬化进一步恶化。
2.实施方法:对于有戒酒意愿的患者,可采用逐渐减量的方式,避免突然戒酒引起戒断综合征等不良事件。同时,家人和社会应给予支持,帮助患者坚定戒酒决心。
三、营养支持
1.营养评估:通过评估患者的体重、体质指数(BMI)、血清蛋白等指标,了解患者营养状况。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常存在营养不良,这与肝脏合成功能减退、食欲减退等因素有关。
2.营养方案:给予高蛋白饮食,蛋白质摄入量一般为1.0-1.5g/(kg·d),以利于肝细胞修复和再生,但对于出现肝性脑病先兆的患者,需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补充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等,可通过饮食或补充剂补充;保证热量供给,每天热量摄入应维持在2000-2500kcal左右,可选择碳水化合物等作为主要热量来源,如大米、面食等。
四、并发症的防治
1.腹水的防治
限制钠、水摄入:钠盐摄入量应限制在2g/d以下,水摄入量限制在1000ml/d左右,对于严重腹水患者,水摄入量应限制在500ml/d以内,这有助于减少腹水生成。
利尿治疗:常用利尿剂有螺内酯和呋塞米,螺内酯为保钾利尿剂,呋塞米为排钾利尿剂,两者联合使用可减少电解质紊乱的发生。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监测尿量、电解质等指标。
腹腔穿刺放液:对于大量腹水引起明显症状的患者,可进行腹腔穿刺放液,但需注意放液速度和量,防止诱发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2.门静脉高压的防治:对于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需注意避免进食坚硬、粗糙食物,防止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降低门静脉压力,如普萘洛尔等,但需注意监测心率等指标。若发生曲张静脉破裂出血,需及时采取内镜下止血等紧急治疗措施。
3.肝性脑病的防治:限制蛋白质摄入是预防肝性脑病的重要措施,对于已发生肝性脑病的患者,需清除肠道内积血等诱因,可使用乳果糖等药物酸化肠道,减少氨的吸收。
五、药物治疗
1.保肝药物:可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等药物保护肝细胞,但其疗效需更多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主要起到辅助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2.抗纤维化药物:目前尚无特效抗纤维化药物,但一些药物如安络化纤丸等可能对肝纤维化有一定改善作用,不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依据患者具体病情评估其疗效。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酒精性肝硬化极为罕见,多与遗传代谢等其他疾病相关,若有疑似情况,需详细询问家族史等,诊断需格外谨慎,治疗上更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以营养支持和针对原发病治疗为主,严格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肝脏有损伤的药物。
2.老年患者:老年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过程中需更加注重综合评估。戒酒过程中需密切观察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防止戒断综合征对其心血管等系统造成不良影响;营养支持方面需考虑老年患者的消化功能等情况,调整营养方案;对于并发症的防治需更加谨慎,用药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3.女性患者:女性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在饮酒量上相对男性可能更少,但对酒精的代谢能力可能与男性不同,在治疗过程中需关注其激素水平等对肝脏的影响,戒酒和营养支持等措施需根据女性患者的生理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