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功能衰竭的鉴别诊断
为诊断急性肝功能衰竭,需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并进行鉴别诊断。病史采集包括现病史(起病、症状、用药、毒物、感染史)和既往史(肝脏疾病、药物过敏、手术等);体格检查涵盖生命体征、黄疸、肝脾大小、神经系统体征;实验室检查有肝功能(胆红素、酶、凝血、白蛋白)、病原学、代谢相关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超声、CT或MRI;鉴别诊断需与其他原因黄疸(溶血性、梗阻性)及其他肝衰竭(慢性肝衰竭急性发作、药物性肝损伤)鉴别。
一、病史采集
1.现病史
了解起病急缓,急性肝功能衰竭多起病急剧。询问有无乏力、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出现的时间及进展情况。例如,部分患者可能在数天内迅速出现黄疸进行性加深。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还会伴有精神萎靡等表现。
有无服用特殊药物史,如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可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抗结核药等,不同药物导致肝损伤的机制不同,对乙酰氨基酚主要通过代谢产物对肝脏产生毒性。
有无接触毒物史,如毒蕈中毒等,不同毒物对肝脏损害途径各异,毒蕈中的毒素可直接损伤肝细胞。
有无近期感染史,如病毒感染(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病毒等),不同病毒感染引起肝损伤的机制不同,肝炎病毒可直接侵入肝细胞导致炎症坏死。
2.既往史
既往有无肝脏疾病史,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既往有肝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的风险可能更高。
有无药物过敏史,药物过敏可能影响后续的诊断和治疗选择。
有无手术史等其他基础疾病史。
二、体格检查
1.生命体征
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可能出现体温异常(如低热或高热)、脉搏增快、呼吸急促、血压波动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特点不同,儿童对生命体征变化的耐受程度与成人不同。
2.黄疸情况
观察皮肤黏膜黄染程度及范围,黄疸进行性加重是急性肝功能衰竭的重要表现之一,不同年龄患者黄疸表现可能因皮肤色素等因素有所差异。
3.肝脾大小
触诊肝脏及脾脏大小,急性肝功能衰竭时肝脏可能迅速缩小,脾脏可能有不同程度增大,不同年龄人群肝脏脾脏正常大小范围不同,儿童肝脏相对较大。
4.神经系统体征
检查有无扑翼样震颤、意识障碍等,出现神经系统体征提示肝性脑病可能,不同年龄儿童肝性脑病的表现与成人有差异,儿童可能更早出现精神行为异常等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指标
血清胆红素:通常明显升高,总胆红素常>171μmol/L,且呈进行性升高,不同年龄患者胆红素正常范围不同,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与成人不同。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早期可能升高,随后可能下降,出现“胆酶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大量坏死。
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升高,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是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的原因,不同年龄患者凝血功能正常范围不同,新生儿凝血功能尚未完全成熟。
白蛋白:早期可正常,后期因合成减少而降低。
2.病原学检查
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病毒相关抗原、抗体及核酸等,以明确是否为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急性肝功能衰竭,不同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和阳性意义不同。
其他病原体检测:如细菌、真菌等感染相关检测,排除感染性因素导致的急性肝功能衰竭。
3.代谢相关检查
血糖:可能出现低血糖,与肝脏糖原合成及分解功能障碍有关,不同年龄患者低血糖的危害及处理不同,儿童低血糖对脑损伤影响更大。
血氨:血氨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肝性脑病,血氨代谢与肝脏功能密切相关。
四、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
观察肝脏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急性肝功能衰竭时肝脏可能缩小,回声不均匀,可协助排除肝脏占位性病变等其他肝脏疾病,不同年龄儿童腹部超声表现与成人有差异,儿童肝脏超声检查需考虑其生理特点。
2.CT或MRI检查
有助于更清晰观察肝脏形态、结构等,对于鉴别肝脏占位性病变、血管病变等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患者CT或MRI检查的辐射剂量及检查要求不同,儿童需权衡辐射风险与诊断价值。
五、鉴别诊断要点
1.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鉴别
与溶血性黄疸鉴别:溶血性黄疸时,胆红素升高以间接胆红素为主,Coombs试验等溶血相关检查阳性,而急性肝功能衰竭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有肝功能其他指标异常及凝血功能障碍等表现。
与梗阻性黄疸鉴别:梗阻性黄疸时,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明显升高,腹部超声或CT等可发现胆道梗阻部位,而急性肝功能衰竭无胆道梗阻的影像学表现。
2.与其他原因导致的肝衰竭鉴别
与慢性肝衰竭急性发作鉴别:慢性肝衰竭急性发作有慢性肝病基础,如肝硬化等,肝功能损害有慢性肝病的背景表现,而急性肝功能衰竭起病急,无慢性肝病基础。
与药物性肝损伤鉴别:药物性肝损伤有明确药物服用史,停药后部分患者肝功能可逐渐恢复,通过详细询问用药史及结合肝损伤特点与急性肝功能衰竭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