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上颌窦及筛窦炎是双侧上颌窦和筛窦同时发生的炎症,病因包括感染、解剖结构异常、过敏及其他削弱人体抵抗力的因素;症状有鼻塞、流涕、嗅觉减退、头痛等局部症状和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诊断依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抗生素、鼻用糖皮质激素等)、鼻腔冲洗和手术治疗;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孕妇)治疗需特殊注意;预防要增强体质、注意鼻腔卫生、避免过敏原和刺激性物质、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康复期间要注意休息、清淡饮食、按时用药和定期复查。
一、定义与概述
双侧上颌窦及筛窦炎是鼻窦炎的一种类型,上颌窦和筛窦是鼻窦的组成部分,双侧上颌窦及筛窦炎指的是双侧上颌窦和筛窦同时发生的炎症。鼻窦是鼻腔周围颅骨中的含气空腔,与鼻腔相通,正常情况下可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加温、加湿和过滤等。当鼻窦黏膜受到细菌、病毒感染或其他因素刺激时,就可能引发炎症。
二、病因
1.感染因素:最常见的是细菌和病毒感染,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鼻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原体容易侵入鼻窦引发炎症。
2.解剖结构异常: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可影响鼻窦的引流,导致鼻窦内的分泌物排出不畅,容易滋生细菌,从而引发炎症。
3.过敏因素:过敏性鼻炎患者,鼻腔黏膜处于过敏状态,可引起鼻窦开口黏膜肿胀,影响鼻窦引流,增加鼻窦炎的发病风险。
4.其他因素:过度疲劳、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空气污染、吸烟等因素,也可能削弱人体的抵抗力,诱发双侧上颌窦及筛窦炎。
三、症状
1.局部症状:主要表现为鼻塞,多为持续性,是由于鼻窦黏膜肿胀和分泌物堵塞鼻腔所致;流涕,可为脓性或黏脓性,量较多;嗅觉减退,炎症可影响嗅觉感受器的功能;头痛或局部疼痛,不同鼻窦的炎症疼痛部位和时间有所差异,上颌窦炎时疼痛多在面颊部,晨起时较轻,午后加重;筛窦炎时疼痛多在鼻根部或眼眶内角,有时可放射至头顶部。
2.全身症状:可出现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症状,儿童患者的全身症状可能更为明显。
四、诊断
1.病史采集: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如是否有感冒、过敏等病史,症状持续的时间等。
2.体格检查:包括前鼻镜检查、鼻内镜检查等,可观察鼻腔黏膜的情况,如是否充血、肿胀,有无分泌物等,还可发现鼻息肉等病变。
3.影像学检查:鼻窦CT扫描是诊断双侧上颌窦及筛窦炎的重要方法,可清晰显示鼻窦的形态、结构,以及炎症的范围和程度。
五、治疗
1.药物治疗:
抗生素: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双侧上颌窦及筛窦炎,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常用的有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
鼻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
减充血剂:可减轻鼻腔黏膜肿胀,改善鼻窦引流,但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药物性鼻炎,常用的有麻黄碱滴鼻液等。
黏液促排剂:可促进鼻窦内的分泌物排出,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
抗组胺药:对于伴有过敏性因素的患者,可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2.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的鼻腔冲洗液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减轻炎症,改善鼻腔通气。
3.手术治疗:对于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存在鼻腔解剖结构异常或鼻息肉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等,通过手术开放鼻窦开口,改善鼻窦引流。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的鼻窦发育尚未完全,免疫系统也不够成熟,更容易患上双侧上颌窦及筛窦炎。在治疗时,应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鼻腔冲洗。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不良反应,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同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的症状变化,如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较低,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情况较多,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双侧上颌窦及筛窦炎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基础疾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3.孕妇:孕妇在怀孕期间身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用药需要谨慎。在治疗双侧上颌窦及筛窦炎时,应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如生理盐水鼻腔冲洗。如需使用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七、预防与康复
1.增强体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2.注意鼻腔卫生:保持鼻腔清洁,避免用手挖鼻,可使用生理盐水定期清洗鼻腔。
3.避免过敏原和刺激性物质: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同时,要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和粉尘,如烟雾、化学气体等。
4.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当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时,要及时治疗,避免病情迁延不愈引发鼻窦炎。
5.康复期间:患者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要清淡,多吃蔬菜水果,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同时,要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用药,定期复查,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