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老年性黄斑变性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是50岁以上人群不可逆性重度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上升。其病因包括年龄、遗传、环境(如长期有害光线暴露、吸烟、不良饮食)及其他(如全身性疾病、肥胖)因素。症状早期可能不明显,中期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加重,晚期严重受损甚至失明。分为干性(多数,因代谢废物堆积致视网膜和脉络膜萎缩)和湿性(少见但进展快,因脉络膜新生血管生长破裂出血)两类。诊断依靠视力检查、眼底检查、OCT、FFA和ICGA等。治疗上,干性无特效疗法,可补充营养物质延缓进展;湿性主要用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还可结合光动力疗法。预防需健康饮食、避免强光、戒烟限酒、定期体检、控制基础疾病。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有遗传家族史人群、患有全身性疾病人群在治疗和预防时各有注意事项。
一、定义
老年性黄斑变性,也称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上升并导致中心视力下降的黄斑区视网膜组织退行性病变,是50岁以上人群不可逆性重度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病因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黄斑区长期慢性光损伤、代谢产物积累、营养物质运输能力下降等生理变化,使得视网膜组织功能逐渐衰退,增加了AMD的发病风险。
2.遗传因素:遗传在AM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某些基因突变会显著增加患病几率。如果家族中有AMD患者,其他成员的发病风险会相对较高。
3.环境因素:长期暴露于紫外线和蓝光等有害光线,会对视网膜细胞造成损伤;吸烟会导致体内氧化应激增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视网膜的血液供应;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高脂肪、高胆固醇、低抗氧化剂摄入等,也与AMD的发生发展相关。
4.其他因素: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等全身性疾病会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增加AMD的发病风险;肥胖会引起体内代谢紊乱,对视网膜产生不良影响。
三、症状
1.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仅有轻微的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容易被忽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视物变形,如看直线变弯曲。
2.中期:视力下降逐渐明显,阅读、识别面部表情等日常活动受到影响。视物变形的情况可能加重,还可能出现中心暗点,即看东西时中心区域有黑影遮挡。
3.晚期:视力严重受损,中心视力可能几乎丧失,只能依靠周边视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失明。
四、分类
1.干性AMD:占AMD患者的大多数,主要是由于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吞噬功能下降,导致代谢废物在视网膜下堆积,形成玻璃膜疣。随着病情进展,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萎缩范围逐渐扩大,最终影响视力。
2.湿性AMD:相对较少见,但病情进展迅速,视力损害更为严重。其主要原因是脉络膜新生血管异常生长,这些新生血管容易破裂出血,导致视网膜下积液、出血,引起黄斑区的急性损伤。
五、诊断
1.视力检查:通过视力表检查视力,了解患者的视力下降情况。
2.眼底检查:使用直接检眼镜、间接检眼镜或眼底照相机等设备,观察眼底黄斑区的病变情况,如玻璃膜疣、出血、渗出等。
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以清晰地显示视网膜各层的结构,有助于早期发现黄斑区的细微病变,判断病变的类型和程度。
4.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用于观察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血管情况,确定是否存在脉络膜新生血管,以及新生血管的位置、大小和渗漏情况。
六、治疗
1.干性AMD: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可通过补充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叶黄素、玉米黄质等)和锌等营养物质,延缓病情进展。同时,应避免强光照射,佩戴合适的太阳镜。
2.湿性AMD:主要治疗方法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可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生长,减少渗出和出血,提高视力。此外,还可结合光动力疗法(PDT),通过特定波长的激光激活光敏剂,破坏新生血管。
七、预防
1.健康饮食:多吃富含抗氧化剂、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鱼类等,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2.避免强光:外出时佩戴太阳镜,减少紫外线和蓝光对眼睛的损伤。
3.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增加AMD的发病风险,应尽量戒烟,限制饮酒量。
4.定期体检:5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特别是有AMD家族史、患有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的人群,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5.控制基础疾病: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保持健康的体重,有助于降低AMD的发病风险。
八、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应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老年人可能存在多种慢性疾病,在治疗AMD时需要综合考虑其他疾病的用药情况,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2.有遗传家族史人群:应更加重视定期眼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在日常生活中,更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预防AMD的发生。
3.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人群: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在治疗AMD的同时,要严格控制基础疾病,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以减少全身性疾病对眼部病变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