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凶险性前置胎盘
凶险性前置胎盘指前次剖宫产史、此次妊娠为前置胎盘且胎盘附着于原子宫切口瘢痕处并常伴胎盘植入,其发病与子宫内膜损伤、瘢痕愈合不良、胎盘异常有关;临床表现有妊娠晚期无痛性阴道流血、贫血、休克、胎位异常等,可通过超声、MRI、产后病理检查诊断;对孕产妇有产后出血、感染、脏器损伤等影响,对胎儿可致早产、胎儿窘迫;不同人群如高龄和年轻孕妇、有不良生活习惯或子宫手术史者有特殊情况需不同应对;治疗分期待疗法和剖宫产终止妊娠;预防要避免不必要剖宫产、做好避孕、加强孕期保健。
一、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定义
凶险性前置胎盘指前次有剖宫产史,此次妊娠为前置胎盘,且胎盘附着于原子宫切口瘢痕处,常伴有胎盘植入。这种情况在妊娠晚期或分娩期可能引发严重的产科出血,对孕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二、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病机制
1.子宫内膜损伤:剖宫产、刮宫、子宫肌瘤剔除术等子宫手术,会使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再次妊娠时,胎盘为摄取足够营养,会向子宫肌层生长,增加胎盘植入的风险。
2.瘢痕愈合不良:子宫切口瘢痕处血运较差,肌层薄弱,胎盘绒毛容易侵入肌层,甚至穿透子宫壁。
3.胎盘异常:胎盘面积过大、副胎盘等情况,会增加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及瘢痕处的几率。
三、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临床表现
1.妊娠晚期无痛性阴道流血:这是前置胎盘的典型症状,常发生于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出血可反复发生,出血量多少不一。开始时出血量可能较少,但随着孕周增加,出血可能会增多。
2.贫血:由于反复阴道流血,孕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
3.休克:如果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孕妇可能会迅速出现休克症状,如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湿冷等。
4.胎位异常:由于胎盘占据子宫下段,影响胎儿先露部入盆,可导致胎位异常,如臀位、横位等。
四、凶险性前置胎盘的诊断方法
1.超声检查:是诊断前置胎盘的主要方法。超声可以清晰显示胎盘的位置、与宫颈内口的关系以及胎盘是否植入等情况。在妊娠中期,超声检查发现胎盘前置状态时,需定期复查,观察胎盘位置的变化。
2.MRI检查:对于超声诊断不明确或怀疑有胎盘植入的患者,MRI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有助于准确判断胎盘植入的深度和范围。
3.产后病理检查:产后对胎盘进行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胎盘植入的诊断,但这属于回顾性诊断方法。
五、凶险性前置胎盘对孕产妇和胎儿的影响
1.对孕产妇的影响
产后出血:胎盘植入导致胎盘剥离困难,分娩时容易发生产后出血,出血量往往较大且难以控制,严重时可能需要切除子宫以挽救生命。
感染:由于出血时间长、产妇抵抗力下降等原因,容易发生感染,如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
脏器损伤:在处理胎盘植入时,可能会损伤周围脏器,如膀胱、输尿管等。
2.对胎儿的影响
早产:由于反复阴道流血或为了抢救孕妇生命而提前终止妊娠,可导致早产的发生。早产胎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出生后容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胎儿窘迫:大量出血可导致孕妇休克,使胎盘供血不足,引起胎儿窘迫,严重时可导致胎儿死亡。
六、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及应对措施
1.年龄因素
高龄孕妇(年龄≥35岁):随着年龄的增加,子宫肌层的弹性和收缩力会有所下降,发生凶险性前置胎盘的风险相对较高,且产后出血的控制难度可能更大。对于高龄孕妇,孕期应加强产检,密切监测胎盘情况和孕妇的身体状况。分娩时,应做好充分的输血和手术准备。
年轻孕妇:虽然年轻孕妇身体机能相对较好,但如果有多次流产史或剖宫产史,也容易发生凶险性前置胎盘。这类孕妇要重视孕前和孕期保健,避免不必要的流产手术。
2.性别差异
女性在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病中是直接受影响的群体。女性孕期要注意自身的症状变化,如出现阴道流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同时,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检查和治疗。
3.生活方式
有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的孕妇,会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和胎儿的发育,增加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生风险。孕妇应戒烟戒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
4.病史因素
有剖宫产史、多次刮宫史、子宫肌瘤剔除术史等子宫手术史的孕妇,是凶险性前置胎盘的高危人群。这类孕妇在孕前应咨询医生,评估再次妊娠的风险。孕期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产检,必要时提前住院待产。
七、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治疗方法
1.期待疗法
适用于妊娠周数较小、阴道流血量不多、孕妇一般情况良好的患者。主要措施包括卧床休息、抑制宫缩、纠正贫血、预防感染等,以延长孕周,提高胎儿的存活率。
2.终止妊娠
剖宫产是终止妊娠的主要方式。手术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备血、组建多学科团队(妇产科、泌尿外科、麻醉科等)。手术中,医生会根据胎盘植入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胎盘部分切除、子宫动脉结扎、髂内动脉结扎等。如果出血难以控制,为挽救孕妇生命,可能需要切除子宫。
八、预防措施
1.避免不必要的剖宫产: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可减少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生。
2.做好避孕措施:避免多次流产刮宫,保护子宫内膜。
3.加强孕期保健: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和处理胎盘异常情况。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应加强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