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特点是什么

来源:民福康

病毒性肝炎会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包括细胞水肿(最常见,由钠-钾泵功能障碍致细胞内水分增多,不同患者情况有差异)、嗜酸性变(肝细胞凋亡表现,人群差异影响其发生频率和预后)、溶解性坏死(分点状、碎片状、桥接、大片坏死,不同类型及患者情况影响不同);还会有炎症细胞浸润(是机体对肝炎病毒免疫反应体现,不同人群免疫反应有差异);以及间质反应性增生及肝细胞再生,如Kupffer细胞增生肥大(不同患者情况不同)、间叶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生(影响肝纤维化等进程,不同患者情况不同)、肝细胞再生(不同年龄及基础肝病患者再生能力和情况不同)。

一、肝细胞变性坏死

1.细胞水肿:

是最常见的病变。多由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受损,细胞膜钠-钾泵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水分增多所致。光镜下见肝细胞体积增大,胞质疏松呈网状、半透明,称为胞质疏松化;进一步发展,肝细胞体积更加肿大,由多角形变为圆球形,胞质几乎完全透明,称为气球样变。电镜下可见内质网扩张、囊泡变、核糖体脱失,线粒体肿胀、嵴消失等。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肝细胞水肿的发生机制和表现基本一致,但对于有基础肝脏疾病(如肝硬化等)的患者,肝细胞本身的储备和修复能力下降,细胞水肿可能更易发生且恢复相对困难。

2.嗜酸性变:

多累及单个或几个肝细胞,散在于肝小叶内。光镜下见肝细胞胞质水分脱失浓缩,嗜酸性染色增强,细胞体积变小。进一步发展,胞质更加浓缩,核也浓缩消失,最终形成深红色浓染的圆形小体,称为嗜酸性小体。嗜酸性变是肝细胞凋亡的表现。

各种人群均可发生嗜酸性变,但其发生频率和预后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比如儿童患者,其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是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嗜酸性变可能会反复出现。

3.溶解性坏死:

由严重的细胞水肿发展而来。根据坏死的范围和分布不同,可分为点状坏死、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和大片坏死。

点状坏死:指单个或数个肝细胞的坏死,常见于急性普通型肝炎。不同年龄患者,急性普通型肝炎的点状坏死表现相似,但儿童患者可能病情恢复相对较快;对于有长期饮酒史的患者,肝脏基础已受影响,点状坏死可能会对肝脏功能产生一定影响,但也可能在戒酒等干预后有所恢复。

碎片状坏死:指肝小叶周边部界板肝细胞的灶性坏死和崩解,常见于慢性肝炎。慢性肝炎患者中,不同病因(如乙肝、丙肝等)导致的碎片状坏死可能在病变程度和进展速度上有差异,年龄较小的慢性肝炎患者,其免疫系统相对活跃,可能会对肝炎病毒有一定的免疫清除作用,但也可能因免疫反应过强导致更严重的肝损伤。

桥接坏死:指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或两个汇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出现的互相连接的坏死带,常见于中度和重度慢性肝炎。对于患有慢性肝炎且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的患者,桥接坏死可能会加重肝脏的纤维组织增生,加速病情向肝硬化发展;老年慢性肝炎患者,肝脏的代偿能力下降,桥接坏死对肝脏功能的影响更为显著。

大片坏死:指几乎累及整个肝小叶的大范围坏死,常见于重型病毒性肝炎。无论何种年龄、性别,大片坏死都会严重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导致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比如老年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身体的整体机能下降,对大片坏死导致的肝功能衰竭的耐受性更差,预后往往较差。

二、炎症细胞浸润

病毒性肝炎时,汇管区或肝小叶内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炎症细胞浸润是机体对肝炎病毒的免疫反应的体现。不同年龄患者,其免疫反应的强度有所不同,儿童的免疫系统处于发育阶段,免疫反应可能相对较强,但也可能因免疫调节机制不完善导致免疫损伤;对于女性患者,在一些特殊生理时期(如妊娠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免疫反应,进而影响炎症细胞浸润的表现和病情的发展;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其自身的免疫调节机制异常,病毒性肝炎时炎症细胞浸润可能会有不同的特点,需要特别关注和调整治疗方案。

三、间质反应性增生及肝细胞再生

1.Kupffer细胞增生肥大:

Kupffer细胞是肝内的巨噬细胞,在病毒性肝炎时,Kupffer细胞增生肥大,吞噬功能增强,常吞噬坏死的细胞碎片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Kupffer细胞的增生肥大情况可能不同,比如长期大量饮酒的患者,肝脏本身已受损伤,Kupffer细胞的功能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在病毒性肝炎时其增生肥大对清除坏死物质的能力可能不如正常肝脏的Kupffer细胞。

2.间叶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生:

间叶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可增生,参与损伤的修复。在慢性肝炎时,成纤维细胞增生可导致纤维组织增生,若纤维组织过度增生可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对于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病史且长期处于不良生活环境(如长期接触有毒物质)的患者,间叶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可能会加速肝纤维化的进程;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衰退,间叶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修复能力下降,肝纤维化的发生可能相对隐匿但一旦发生则进展可能较快。

3.肝细胞再生:

坏死的肝细胞由邻近的肝细胞通过分裂再生而修复。在急性普通型肝炎时,肝细胞再生比较明显;慢性肝炎时,也有肝细胞再生,但同时伴有纤维组织增生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的肝细胞再生能力不同,儿童肝细胞再生能力相对较强,能较快修复损伤;老年患者肝细胞再生能力减弱,再生速度较慢,且再生的肝细胞可能功能不如年轻肝细胞;有基础肝脏疾病(如肝硬化)的患者,肝细胞再生往往受到一定限制,再生的肝细胞质量也可能较差。

了解疾病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具体是什么?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是指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和重组CHO乙型肝炎疫苗。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是将重组酿酒酵母表达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纯化后再加入氢氧化铝佐剂制成的,而重组CHO乙型肝炎疫苗是利用哺乳动物细胞基因制成的。注射疫苗后体内即可产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从而抵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侵袭。此外,建议完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是什么意思?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乙肝表面五项顾名思义,即有五项检查内容,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即是指人体在受到乙型肝炎病毒的攻击后,在人体自身免疫被激发后,人体自身所形成的对乙肝病毒的抵抗能力,或者是在自动注射乙型肝炎疫苗之后所形成的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抵抗能力。对于此种抗体,应当越多越好,正常应当保持在100以上,如不足者,应积极主动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方法?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方法包括:1、核苷类似物:核苷类似物治疗口服方便,每天口服一粒药即可,抑制病毒效果较好,但有难停药的弊端,需要长期服药,服药过程中要定期监测乙肝病毒载量的变化及肝功能的变化;2、干扰素:分为长效干扰素与短效干扰素。短效干扰素隔天打1针,长效干扰素为1周打1针。干扰素治疗疗程比较短
病毒性肝炎有哪些?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按病原学分类,目前认识的病毒性肝炎有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丁型病毒性肝炎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五种。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是相似的,如疲乏、食欲减退、肝功能试验异常、厌油腻等情况,部分表现出黄疸,但是没有症状的感染也是多见的。甲型和戊型肝炎经过消化道传播,其余类型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
什么是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这属于一种自身保护性的抗体,这种抗体的由来往往是病人既往注射过乙肝疫苗是以人体所产生的,或者是由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是经过自身的免疫力将病毒清除以后所遗留下来的,无论是哪种情况,对于自身来说都是有非常大的好处的,建议临床上每3~5年需要复查一次乙肝表面抗体,如果表现出了抗体滴度
急性黄疸性肝炎严重吗?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急性黄疸性肝炎是否严重需要根据病人的患病程度来决定。正常病情轻微的病人,具有一定的自愈性,不是很严重,但如果病情较重,很可能会危及生命。急性黄疸性肝炎是由于感染性肝炎素造成的,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并且疾病覆盖的范围较广,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急性黄疸性肝炎的病人正常会表现出胸闷,恶心、呕吐等不适的症状。
病毒性肝炎有什么治疗方法?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针对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以急性为主,部分病人可能临床症状很轻,以保肝治疗为主,支持治疗和营养护理;乙肝和丙肝的治疗,关键是抗病毒治疗,除了本身病毒复制之外,可能有的病人已经进入到疾病比较偏晚的阶段,可能还需要其他的针对性肝硬化的治疗、肝衰竭的治疗、肝癌的治疗。
丙型肝炎传染途径是什么?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大家首先要了解,丙型肝炎发生肝硬化、肝癌正常比乙肝短十年,主要传播途径如下:1.经过输血传播;2.经过吸毒传播:吸毒者静脉吸毒使用的注射器,未严格消毒,造成吸毒者之间传播;3.经过性接触传播。约20%的肝炎传播途径尚不明确;总体来讲无论乙肝和丙肝,主要传播途径并非经过粪-口途径,即进食不会传染乙肝和
病毒性肝炎有哪些类型呢?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造成的一组以肝脏害为主的传染病,根据病原学诊断,肝炎病毒至少有5种,即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分别造成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即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及戊型肝炎。其中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乙型丙型丁型病毒性肝炎可以呈急性肝炎
丙型肝炎能治疗好吗?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丙型肝炎是一种多见的急慢性传染性肝病,部分急性丙肝可以发生自发性的清除,部分慢性丙型肝炎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现阶段的丙肝已经是可以治愈性疾病。对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如果病毒定量是阳性,就需要进行治疗,使用新型口服抗病毒药物,可以在2~3个月左右的时间有效的治愈丙肝。早期治疗,愈后非常的好,但是一旦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后如何
戚团结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三甲
乙型病毒性肝炎预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乙型病毒肝炎大部分90%以上可以治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比如阳性已经超过半年了,这时会发生慢性化,不及时治疗经过20年,大约40%患者可以发展为肝硬化。经过5年左右后,为肝硬化失代偿期,会变化为肝功异常、腹水、浮肿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五年死亡率较低。长期不治疗,如果肝细胞已经出现,也会导
乙型病毒性肝炎日常要注意什么
戚团结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三甲
患乙型病毒性肝炎日常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保持乐观的心态,不要把自己当病人。如果情绪不好,症状会加重,会出现肝硬化、肝脏肿瘤。第二、在饮食上建议清淡饮食,少吃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饮食要规律。第三、生活要有规律,按时起床,按时睡觉,形成良好的规律。第四、定期做检查,比如三个月到半年做一次肝脏的B超、肝功能、甲醛蛋白、甲胎蛋白、病毒数量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戚团结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三甲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即母婴传播、水平传播以及医源性传播。第一、母婴传播是目前主要的传播途径,通过母亲传孩子,称为垂直传播。主要是在围产期,生产的过程中,母亲携带有病毒,通过皮肤产道出现刮伤血液进入婴儿体内引起传播,少数为宫内感染。第二、水平传播,又叫后天传播。通过拔牙、不洁的针头注射、不合法献血、输液都可以传播。还有性生活
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黄丽静 副主任医师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甲型肝炎病毒可以通过水源、污染的食品、蚊蝇、污染的物品等日常生活途径进行传播,可能会导致区域流行。患者大多会出现疲倦、乏力、发热、食欲下降、腹胀、腹痛、腹泻、黄疸、恶心、呕吐等症状,大多数患者呈现为急性病变。
甲型肝炎抗体测定是检查什么
黄丽静 副主任医师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甲型肝炎抗体测定是对甲型病毒性肝炎做的一项检查,是甲型肝炎早期重要诊断指标。检测方法包括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这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与敏感性比较高。甲型肝炎抗体可能会在黄疸期达到高峰,两个月左右时抗体逐渐减弱,三至四个月左右时逐渐消失。
肝炎一般什么时候恶心
刘西忠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肝炎在急性期和慢性期均可以出现恶心症状,常常同时还会伴有食欲不振、厌油、呕吐、乏力、腹胀、腹疼、腹泻、肝区疼痛、皮肤黏膜、黄染、尿黄等症状。肝炎患者经过保肝降酶、退黄等综合治疗之后,随着肝功能好转,上述不适症状也会逐渐好转,包括恶心、症状也会减轻、消失。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