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特点是什么
病毒性肝炎会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包括细胞水肿(最常见,由钠-钾泵功能障碍致细胞内水分增多,不同患者情况有差异)、嗜酸性变(肝细胞凋亡表现,人群差异影响其发生频率和预后)、溶解性坏死(分点状、碎片状、桥接、大片坏死,不同类型及患者情况影响不同);还会有炎症细胞浸润(是机体对肝炎病毒免疫反应体现,不同人群免疫反应有差异);以及间质反应性增生及肝细胞再生,如Kupffer细胞增生肥大(不同患者情况不同)、间叶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生(影响肝纤维化等进程,不同患者情况不同)、肝细胞再生(不同年龄及基础肝病患者再生能力和情况不同)。
一、肝细胞变性坏死
1.细胞水肿:
是最常见的病变。多由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受损,细胞膜钠-钾泵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水分增多所致。光镜下见肝细胞体积增大,胞质疏松呈网状、半透明,称为胞质疏松化;进一步发展,肝细胞体积更加肿大,由多角形变为圆球形,胞质几乎完全透明,称为气球样变。电镜下可见内质网扩张、囊泡变、核糖体脱失,线粒体肿胀、嵴消失等。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肝细胞水肿的发生机制和表现基本一致,但对于有基础肝脏疾病(如肝硬化等)的患者,肝细胞本身的储备和修复能力下降,细胞水肿可能更易发生且恢复相对困难。
2.嗜酸性变:
多累及单个或几个肝细胞,散在于肝小叶内。光镜下见肝细胞胞质水分脱失浓缩,嗜酸性染色增强,细胞体积变小。进一步发展,胞质更加浓缩,核也浓缩消失,最终形成深红色浓染的圆形小体,称为嗜酸性小体。嗜酸性变是肝细胞凋亡的表现。
各种人群均可发生嗜酸性变,但其发生频率和预后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比如儿童患者,其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是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嗜酸性变可能会反复出现。
3.溶解性坏死:
由严重的细胞水肿发展而来。根据坏死的范围和分布不同,可分为点状坏死、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和大片坏死。
点状坏死:指单个或数个肝细胞的坏死,常见于急性普通型肝炎。不同年龄患者,急性普通型肝炎的点状坏死表现相似,但儿童患者可能病情恢复相对较快;对于有长期饮酒史的患者,肝脏基础已受影响,点状坏死可能会对肝脏功能产生一定影响,但也可能在戒酒等干预后有所恢复。
碎片状坏死:指肝小叶周边部界板肝细胞的灶性坏死和崩解,常见于慢性肝炎。慢性肝炎患者中,不同病因(如乙肝、丙肝等)导致的碎片状坏死可能在病变程度和进展速度上有差异,年龄较小的慢性肝炎患者,其免疫系统相对活跃,可能会对肝炎病毒有一定的免疫清除作用,但也可能因免疫反应过强导致更严重的肝损伤。
桥接坏死:指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或两个汇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出现的互相连接的坏死带,常见于中度和重度慢性肝炎。对于患有慢性肝炎且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的患者,桥接坏死可能会加重肝脏的纤维组织增生,加速病情向肝硬化发展;老年慢性肝炎患者,肝脏的代偿能力下降,桥接坏死对肝脏功能的影响更为显著。
大片坏死:指几乎累及整个肝小叶的大范围坏死,常见于重型病毒性肝炎。无论何种年龄、性别,大片坏死都会严重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导致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比如老年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身体的整体机能下降,对大片坏死导致的肝功能衰竭的耐受性更差,预后往往较差。
二、炎症细胞浸润
病毒性肝炎时,汇管区或肝小叶内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炎症细胞浸润是机体对肝炎病毒的免疫反应的体现。不同年龄患者,其免疫反应的强度有所不同,儿童的免疫系统处于发育阶段,免疫反应可能相对较强,但也可能因免疫调节机制不完善导致免疫损伤;对于女性患者,在一些特殊生理时期(如妊娠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免疫反应,进而影响炎症细胞浸润的表现和病情的发展;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其自身的免疫调节机制异常,病毒性肝炎时炎症细胞浸润可能会有不同的特点,需要特别关注和调整治疗方案。
三、间质反应性增生及肝细胞再生
1.Kupffer细胞增生肥大:
Kupffer细胞是肝内的巨噬细胞,在病毒性肝炎时,Kupffer细胞增生肥大,吞噬功能增强,常吞噬坏死的细胞碎片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Kupffer细胞的增生肥大情况可能不同,比如长期大量饮酒的患者,肝脏本身已受损伤,Kupffer细胞的功能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在病毒性肝炎时其增生肥大对清除坏死物质的能力可能不如正常肝脏的Kupffer细胞。
2.间叶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生:
间叶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可增生,参与损伤的修复。在慢性肝炎时,成纤维细胞增生可导致纤维组织增生,若纤维组织过度增生可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对于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病史且长期处于不良生活环境(如长期接触有毒物质)的患者,间叶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可能会加速肝纤维化的进程;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衰退,间叶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修复能力下降,肝纤维化的发生可能相对隐匿但一旦发生则进展可能较快。
3.肝细胞再生:
坏死的肝细胞由邻近的肝细胞通过分裂再生而修复。在急性普通型肝炎时,肝细胞再生比较明显;慢性肝炎时,也有肝细胞再生,但同时伴有纤维组织增生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的肝细胞再生能力不同,儿童肝细胞再生能力相对较强,能较快修复损伤;老年患者肝细胞再生能力减弱,再生速度较慢,且再生的肝细胞可能功能不如年轻肝细胞;有基础肝脏疾病(如肝硬化)的患者,肝细胞再生往往受到一定限制,再生的肝细胞质量也可能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