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窘迫怎么回事
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子宫内有缺氧征象危及健康生命的综合症状,分急性和慢性,急性由脐带、胎盘、母体因素致,表现为胎心率异常、胎动异常、羊水胎粪污染;慢性由胎盘、胎儿、孕妇因素致,表现为胎动减少、胎儿生长受限、胎盘功能低下,诊断靠胎心监测、超声检查,治疗急性需一般处理、病因治疗,慢性需一般处理、期待治疗,高龄、有妊娠期合并症、有不良生活方式的孕妇需特殊注意,及时诊断处理可保障胎儿健康安全
一、胎儿窘迫的定义
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子宫内有缺氧征象,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的一种综合症状。
二、胎儿窘迫的分类及原因
(一)急性胎儿窘迫
1.主要原因
脐带因素:如脐带脱垂、脐带绕颈、脐带真结等,会阻断胎儿的血液供应,导致胎儿急性缺氧。例如脐带脱垂时,脐带位于胎先露部下方,直接受压,胎儿血循环受阻,短时间内就可能发生严重缺氧。
胎盘早剥:胎盘早剥会使胎盘与子宫壁之间出现剥离,影响胎盘的血气交换功能,导致胎儿急性缺氧。
母体因素:母体严重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胎儿缺氧,如孕妇休克,或孕妇患有严重的心肺疾病等,使得母体血氧含量不足,进而影响胎儿。
(二)慢性胎儿窘迫
1.主要原因
胎盘功能不全:如胎盘老化、胎盘梗死等,胎盘的物质交换和转运功能下降,不能为胎儿提供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导致胎儿慢性缺氧。
胎儿因素:胎儿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自身的氧供和代谢出现问题,从而引发慢性胎儿窘迫。
孕妇因素:孕妇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胎盘的血流灌注和胎儿的氧供;孕妇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也会影响胎盘功能,导致胎儿慢性缺氧。
三、胎儿窘迫的临床表现
(一)急性胎儿窘迫
1.胎心率异常:正常胎心率为110-160次/分钟,当胎心率超过160次/分钟,尤其是超过180次/分钟,或胎心率低于110次/分钟,均为胎儿窘迫的征象。
2.胎动异常:初期胎动频繁,随后胎动逐渐减少,甚至消失。这是因为胎儿缺氧初期会出现躁动,表现为胎动频繁,随着缺氧加重,胎动会减弱、次数减少,最终消失。
3.羊水胎粪污染:胎儿缺氧时会排出胎粪,导致羊水胎粪污染。根据污染程度分为三度,Ⅰ度为浅绿色,Ⅱ度为黄绿色并混浊,Ⅲ度为棕黄色、稠厚。
(二)慢性胎儿窘迫
1.胎动减少:孕妇自我监护时可发现胎动较以往减少,正常胎动每小时约3-5次,当胎动次数明显低于此值时需警惕。
2.胎儿生长受限:通过超声检查可发现胎儿双顶径、股骨长等指标低于同孕周正常胎儿,提示胎儿在宫内长期处于慢性缺氧环境,影响了生长发育。
3.胎盘功能低下:通过检测孕妇尿雌三醇、血清胎盘生乳素等指标,可发现这些指标异常,反映胎盘的功能状态不佳,无法为胎儿提供良好的宫内环境。
四、胎儿窘迫的诊断方法
(一)胎心监测
1.胎心监护仪监测:连续监测胎心率及宫缩情况,通过绘制胎心监护曲线来判断胎儿是否存在缺氧情况。例如,若出现晚期减速、变异减速等异常胎心图形,提示胎儿可能有窘迫。
2.胎儿头皮血pH测定:胎儿头皮血pH值正常为7.25-7.35,若pH值低于7.20,提示胎儿有酸中毒,存在窘迫。
(二)超声检查
1.观察胎儿生物物理指标:包括胎儿呼吸运动、胎动、肌张力、羊水量等,通过超声检查综合评估胎儿在宫内的情况。例如,羊水量过少(羊水指数小于5cm)提示可能存在胎儿窘迫相关的胎盘功能不良等情况。
2.检测脐动脉血流:通过超声检测脐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期峰值流速的比值(S/D)等指标,S/D比值升高提示胎儿胎盘循环阻力增加,可能存在胎儿窘迫。
五、胎儿窘迫的治疗及处理
(一)急性胎儿窘迫
1.一般处理
孕妇取左侧卧位,以改善子宫胎盘血流灌注。
吸氧,提高母体血氧含量,进而改善胎儿的氧供。
2.病因治疗
若为脐带脱垂,应立即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若为胎盘早剥,根据孕妇及胎儿情况及时终止妊娠,如剖宫产等。
对于母体因素导致的胎儿窘迫,如孕妇休克,应积极纠正休克等原发病。
(二)慢性胎儿窘迫
1.一般处理
孕妇应采取左侧卧位休息,定时吸氧,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
积极治疗孕妇的基础疾病,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应控制血压等。
2.期待治疗
对于孕周较小、估计出生后存活可能性较小的胎儿,尽量延长孕周,促进胎儿肺成熟等,可在严密监护下继续妊娠,并适时终止妊娠。
对于孕周较大、估计出生后能存活的胎儿,经治疗后情况无改善,应考虑终止妊娠,如剖宫产等。
六、特殊人群相关注意事项
(一)高龄孕妇
高龄孕妇发生胎儿窘迫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其自身的基础疾病发生率可能增加,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同时胎儿的储备能力相对较弱。高龄孕妇应加强产前检查,密切监测胎心、胎动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发现胎儿窘迫并进行处理。
(二)有妊娠期合并症的孕妇
如合并糖尿病的孕妇,其胎儿容易出现过大等情况,增加胎儿窘迫的发生风险;合并心脏病的孕妇,心功能不全时会影响母体血氧供应,进而影响胎儿。这类孕妇需要更加严格地进行产前监测,控制基础疾病,密切关注胎儿在宫内的情况,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处理。
(三)有不良生活方式的孕妇
长期吸烟、酗酒的孕妇,其胎儿发生胎儿窘迫的可能性增加。这类孕妇应积极改正不良生活方式,加强孕期保健,定期进行产检,加强胎儿监测,及时发现胎儿窘迫的迹象并采取相应措施。
总之,胎儿窘迫是一种需要高度重视的产科情况,通过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恰当的处理,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胎儿的健康和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