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后发现肝功能异常需先全面初步评估排查病因,包括妊娠相关性肝病、基础肝病活动及其他因素等;要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和胎儿情况;针对不同病因进行相应处理,如妊娠相关性肝病中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用药物等治疗并加强胎儿监护,妊娠急性脂肪肝需立即终止妊娠等;同时孕妇要调整生活方式,包括休息活动、饮食和心理调节;高龄孕妇、有基础疾病孕妇、双胎或多胎妊娠孕妇等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需综合处理以保障孕妇和胎儿健康。
一、初步评估与病因排查
怀孕后发现肝功能异常首先要进行全面的初步评估,包括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既往有无肝脏疾病史、药物服用史(特别是可能影响肝功能的药物)、饮酒史等。然后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常见的导致孕期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有:
妊娠相关性肝病:如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主要表现为瘙痒和肝功能异常,血清胆汁酸升高是其特异性实验室证据;还有妊娠急性脂肪肝,多发生在妊娠晚期,病情凶险,起病初期常有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随后迅速出现黄疸并进行性加深。
基础肝病活动:如果孕妇本身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基础肝病,怀孕可能导致基础肝病活动,使肝功能异常加重,可通过乙肝五项、丙肝抗体等检查来明确。
其他因素:如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等也可能导致孕期肝功能异常。
二、监测与随访
1.肝功能指标监测:定期监测肝功能相关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白蛋白等,通过这些指标的变化来评估肝脏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一般建议每1-2周监测一次肝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胎儿监测:由于肝功能异常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所以需要加强胎儿监测。可以通过超声检查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双顶径、股骨长等指标;还可以进行胎心监护等,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安危状况。例如,妊娠晚期需要更密切地监测胎儿的生物物理评分等,以确保胎儿健康。
三、针对病因的处理原则
1.妊娠相关性肝病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瘙痒症状,降低血胆汁酸水平,改善肝功能,延长孕周,改善妊娠结局。一般会使用熊去氧胆酸等药物进行治疗,但具体药物的使用需要在医生严格评估下进行,因为要权衡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同时,需要加强胎儿监护,必要时适时终止妊娠。
妊娠急性脂肪肝:一旦确诊,应立即终止妊娠,同时进行支持对症治疗,包括纠正低血糖、低蛋白血症,防治肝性脑病、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2.基础肝病活动
如果是乙型肝炎活动导致的肝功能异常,对于乙肝大三阳且HBV-DNA载量高的孕妇,可在妊娠中晚期(24-28周)根据情况使用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以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但用药需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评估药物对胎儿的安全性。同时密切监测肝功能和乙肝病毒载量等指标。
对于丙型肝炎孕妇,孕期一般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待产后根据情况再决定是否进行抗丙肝病毒治疗。
3.其他因素
如果是感染因素导致的肝功能异常,需要明确感染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但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病导致的孕期肝功能异常,需要在风湿免疫科和产科医生的共同评估下进行治疗,药物的选择要谨慎,以尽量减少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四、生活方式调整建议
1.休息与活动:保证充足的休息,每天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建议7-8小时以上。但也不要过度卧床休息,可以进行适当的轻度活动,如散步等,每天散步时间可控制在30分钟左右,以不感到疲劳为宜,这样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心理状态。
2.饮食调整:
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可根据孕妇的体重和身体状况适当调整,一般建议每公斤体重1.0-1.5克左右,以维持身体的营养需求和肝脏的修复等功能。
控制脂肪的摄入,避免食用过多油腻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深海鱼类等,每天脂肪摄入量占总热量的20%-30%左右。
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蔬菜每天摄入量不少于500克,水果可选择1-2种,每天100-200克左右,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肠道功能。
3.心理调节:孕期肝功能异常可能会给孕妇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孕妇要注意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通过听音乐、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来缓解压力,避免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因为不良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等功能,进而影响肝脏的恢复和胎儿的健康。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年龄≥35岁)本身孕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怀孕后发现肝功能异常时,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肝功能、胎儿情况以及其他可能合并的疾病。因为高龄孕妇的身体机能相对下降,对疾病的耐受能力可能不如年轻孕妇,所以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更积极的处理措施,同时要加强产检的频率和项目。
2.有基础疾病的孕妇:如果孕妇本身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怀孕后肝功能异常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基础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高血压孕妇使用的某些降压药物可能也会对肝脏有一定影响,在处理肝功能异常时要权衡不同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利弊,制定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确保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肝脏和胎儿的不良影响。
3.双胎或多胎妊娠孕妇:双胎或多胎妊娠孕妇怀孕后发生肝功能异常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因为妊娠负担更重。在监测和处理上要更加紧密,除了加强肝功能监测和胎儿监测外,还要注意孕妇的营养支持等,因为多胎妊娠需要更多的营养来维持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同时要关注孕妇是否出现早产等相关风险,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