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窘迫什么意思
胎儿窘迫是胎儿在子宫内因急性或慢性缺氧危及其健康和生命的综合症状,病因包括母体、胎儿、脐带胎盘因素,临床表现分急性和慢性,诊断靠胎心监测、超声检查、血气分析,处理根据急性慢性分别采取一般处理、吸氧、终止妊娠或期待疗法等,需密切监测处理保障母婴健康。
一、病因
1.母体因素
血氧含量不足:孕妇患有心肺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重度肺部感染等,导致母体血氧含量降低,从而影响胎儿氧气供应。例如,孕妇患重度贫血时,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会使胎儿缺氧。不同年龄段的孕妇,身体状况不同,年轻孕妇可能相对身体状况较好,但如果有基础疾病也会出现问题;高龄孕妇本身身体机能有所下降,更易出现血氧含量不足的情况。
子宫胎盘血流灌注不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会引起子宫胎盘血管痉挛,减少血流灌注。比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胎盘血管阻力增加,胎儿获得的血液和氧气减少。
2.胎儿因素
胎儿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胎儿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时,会影响其氧气运输和利用。例如,某些先天性心脏病会导致胎儿血液循环异常,使氧气供应不足。不同性别胎儿在这方面的易感性可能无明显差异,但胎儿自身的基因等因素会影响其心血管系统发育。
胎儿畸形:如胎儿存在呼吸系统畸形等,会影响其正常的气体交换功能。例如,先天性肺发育不全的胎儿,无法正常进行氧气交换,容易发生胎儿窘迫。
3.脐带、胎盘因素
脐带因素:脐带绕颈过紧会压迫脐带,影响胎儿血液循环。如果脐带绕颈周数较多且过紧,会严重阻碍胎儿血液和氧气的输送。脐带脱垂时,脐带会先于胎儿露出宫颈口,导致胎儿血供中断,迅速出现胎儿窘迫。不同生活方式的孕妇,如长期吸烟的孕妇,其脐带可能存在一定的结构或功能异常风险,增加胎儿窘迫的发生几率;有剖宫产史等特殊病史的孕妇,发生脐带异常的风险也可能不同。
胎盘因素:胎盘早剥会使胎盘与子宫壁之间出血,部分或全部阻断胎盘血流,导致胎儿急性缺氧。胎盘功能减退,如过期妊娠时胎盘老化,会影响胎盘的物质交换功能,使胎儿营养和氧气供应不足。
二、临床表现及分类
1.急性胎儿窘迫
胎心率异常:胎心率是反映胎儿窘迫的重要指标。正常胎心率为110-160次/分钟,当胎心率超过160次/分钟且持续不恢复,或低于110次/分钟时,提示可能存在胎儿窘迫。例如,在产程中监测到胎心率持续低于110次/分钟,需高度警惕胎儿窘迫。不同孕周的胎儿,胎心率正常范围略有差异,但基本在110-160次/分钟左右。
羊水胎粪污染:羊水污染程度可分为Ⅲ度。Ⅰ度为浅绿色,Ⅱ度为黄绿色并混浊,Ⅲ度为棕黄色、稠厚。羊水胎粪污染提示胎儿有缺氧情况,如Ⅰ度污染可能是胎儿慢性缺氧的表现,Ⅲ度污染则多为急性缺氧的严重情况。
胎动异常:初期胎动频繁,之后逐渐减弱及次数减少,进而消失。例如,孕妇突然发现胎动较之前明显减少,应及时就医检查。在不同孕期,胎动的次数和强度有所不同,孕晚期孕妇应密切关注胎动情况,如28周后正常胎动每小时约3-5次。
2.慢性胎儿窘迫
胎动减少:胎动计数低于10次/12小时为胎动减少,提示胎儿缺氧。慢性缺氧时胎动逐渐减少,孕妇往往在数周内逐渐发现胎动变化。不同年龄的孕妇对胎动的感知可能略有不同,高龄孕妇可能对胎动变化的敏感度相对较低,但仍需重视。
胎儿生长受限:表现为胎儿双顶径、股骨长等指标低于同孕周正常范围。例如,通过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双顶径较同孕周平均值低2个标准差以上,提示可能存在慢性缺氧导致的胎儿生长受限。不同生活方式的孕妇,如孕期营养不均衡的孕妇,更易出现胎儿生长受限的情况,进而增加慢性胎儿窘迫的风险。
胎心监护异常:无应激试验(NST)无反应型,即胎动时胎心率加速不明显或不出现;宫缩应激试验(CST)出现频繁的晚期减速或变异减速等。
三、诊断方法
1.胎心监测
持续胎心监测是诊断胎儿窘迫的重要手段。通过电子胎心监护仪连续记录胎心率的变化,能够及时发现胎心率的异常情况。例如,在产程中持续进行胎心监测,可实时了解胎儿在子宫内的情况。对于不同孕周的胎儿,胎心监测的频率和关注点略有不同,孕晚期更需密切监测。
2.超声检查
超声可以评估胎儿生物物理评分,包括胎儿呼吸运动、胎动、肌张力、羊水量及无应激试验等。生物物理评分低于4分提示胎儿窘迫。同时,超声还能观察脐带、胎盘情况,如脐带血流情况(S/D比值等)、胎盘厚度、胎盘位置等,帮助判断胎儿是否存在缺氧相关的胎盘、脐带因素。不同年龄、病史的孕妇,超声检查的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如既往有胎盘异常病史的孕妇,超声检查时对胎盘情况的观察会更细致。
3.血气分析
通过采集胎儿头皮血进行血气分析,了解胎儿酸碱平衡状态。如果胎儿头皮血pH值低于7.20,提示胎儿存在酸中毒,可诊断为胎儿窘迫。但这是一种有创检查,一般在其他检查高度怀疑胎儿窘迫且需要明确诊断时才会使用。
四、处理原则
1.急性胎儿窘迫
一般处理:左侧卧位,改善子宫胎盘血流灌注。孕妇应立即采取左侧卧位,以增加子宫胎盘的血供。不同生活方式的孕妇,如长期久坐的孕妇,在发现胎儿窘迫时更应迅速采取左侧卧位等措施。
吸氧:面罩吸氧,提高母体血氧含量,从而改善胎儿血氧供应。一般吸氧浓度为10-10L/min。
终止妊娠:根据产程进展等情况决定分娩方式。如果宫口未开全,应立即行剖宫产术;如果宫口开全,应尽快经阴道助产分娩。例如,当胎儿窘迫情况严重,短时间内无法经阴道分娩时,需及时剖宫产终止妊娠。
2.慢性胎儿窘迫
一般处理:左侧卧位,定时吸氧,改善胎儿氧供。孕妇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吸氧等治疗。
期待疗法:适用于孕周较小、胎儿肺不成熟的情况,密切监测胎儿情况,尽量延长孕周。通过超声等检查密切监测胎儿生长发育、胎心等情况,同时加强孕妇的孕期管理。
终止妊娠:孕周已达36周以上,胎儿成熟度较好时,应考虑终止妊娠,根据孕妇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胎儿窘迫是一种较为严重的产科情况,需要医护人员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情况,及时做出准确诊断和恰当处理,以保障胎儿和孕妇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