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炎跟根尖周炎有什么区别
牙髓炎与根尖周炎在定义病变范围、临床表现、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不同人群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牙髓炎病变局限牙髓腔,疼痛有自发性阵发性等特点,多由龋齿等致牙髓受刺激,诊断靠临床及X线,治疗有保存活髓或根管治疗;根尖周炎病变涉及根尖周组织,急性期有持续性跳痛等,多因牙髓炎症扩散等致,诊断需临床及X线,治疗急性期先引流等,慢性期根管治疗等。儿童、孕妇、老年人患两者时各有特点及应对方式。
一、定义与病变范围
牙髓炎:是发生于牙髓组织的炎症性疾病,牙髓主要包含神经、血管等组织,牙髓炎主要是牙髓受到细菌等因素刺激引发炎症反应,病变局限在牙髓腔内。例如细菌通过龋齿等途径侵入牙髓引发炎症。
根尖周炎:是发生在牙根尖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疾病,病变范围涉及牙根尖周围的牙周膜、牙槽骨等组织,炎症是由牙髓炎症扩散等因素引起,炎症可累及根尖周组织。
二、临床表现差异
疼痛特点
牙髓炎:疼痛通常为自发性阵发性痛,疼痛往往不能自行定位,疼痛可放射至同侧头面部,在遇冷热刺激时疼痛加剧,疼痛在夜间时往往会加重,这与牙髓内神经受刺激后反应有关,牙髓内神经纤维对刺激的反应较为敏感且传导不精准。比如患者可能感觉牙齿疼痛,但难以明确指出是哪一颗牙齿疼痛。
根尖周炎:急性期时多为持续性跳痛,患者能明确指出患牙部位,疼痛可伴有咬合痛,患牙有浮出感,咀嚼时疼痛明显加重,这是因为根尖周组织有炎症水肿,压力增大,刺激周围神经导致。慢性期时可能症状相对较轻,可有咀嚼不适、轻微疼痛等表现。
牙齿松动及牙龈表现
牙髓炎:一般牙齿松动不明显,牙龈通常无明显异常表现,主要是牙髓本身的炎症表现。
根尖周炎:急性期时患牙可有不同程度的松动,牙龈可出现红肿,有时可伴有脓肿形成;慢性期时牙龈可出现窦道,挤压窦道可有脓性分泌物排出,牙齿松动情况根据炎症严重程度而定,炎症控制后部分牙齿松动可恢复,但如果炎症破坏严重,可能牙齿松动难以恢复。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区别
牙髓炎病因
龋齿:是最常见的病因,细菌在龋洞内繁殖,产生的毒素等刺激物可通过牙本质小管等途径刺激牙髓,如窝沟龋、邻面龋等不断进展,细菌感染累及牙髓。
外伤:牙齿受到外力撞击等外伤后,牙髓可能受损引发炎症,比如牙齿折断后,牙髓暴露于口腔环境,容易受到细菌污染而发炎。
化学刺激:如补牙时使用的刺激性材料,或者酸蚀剂等使用不当,刺激牙髓导致炎症。
根尖周炎病因
牙髓炎症扩散:牙髓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炎症会向根尖周组织扩散,牙髓内的细菌及毒素通过根尖孔到达根尖周组织引发炎症,这是根尖周炎最主要的病因。
细菌感染:根尖周组织直接受到细菌感染,比如牙周感染的细菌通过根尖孔逆行感染根尖周组织。
物理刺激:过大的咬合创伤等物理因素可引起根尖周组织的炎症反应,如咬硬物导致根尖周组织损伤,进而引发炎症。
四、诊断方法不同
牙髓炎诊断
临床检查:通过视诊可观察牙齿是否有龋坏、充填体等情况,探诊可了解龋洞深度及牙髓是否暴露等,温度测试可发现患牙对冷热刺激的异常反应,比如敏感或激发痛等,牙髓活力测试可辅助判断牙髓的活力状态,牙髓炎时牙髓活力测试多表现为敏感或异常。
X线检查:X线可帮助了解牙髓周围组织情况,但早期牙髓炎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表现,晚期牙髓炎可能可见牙髓腔周围组织有一定改变,但不如根尖周炎的X线表现典型。
根尖周炎诊断
临床检查:视诊可观察牙齿颜色、有无窦道等,探诊可了解牙齿龋坏情况及窦道情况,叩诊可发现患牙有明显叩痛,牙髓活力测试多数患牙牙髓无活力,松动度检查可明确牙齿松动程度。
X线检查:X线对根尖周炎的诊断非常重要,急性期根尖周炎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或仅见根尖周组织模糊;慢性期根尖周炎可表现为根尖周骨质破坏,出现低密度影像,如根尖周肉芽肿、根尖周囊肿等在X线上有不同的表现特点,根尖周肉芽肿表现为根尖周有边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影,根尖周囊肿则可见较大的圆形低密度区,边界清晰且有骨白线围绕等。
五、治疗原则差异
牙髓炎治疗
保存活髓治疗:如年轻恒牙早期牙髓炎,可采用牙髓切断术,保留部分健康牙髓组织,让其继续发育;也可采用间接盖髓术,用于龋坏近髓但牙髓无明显炎症的情况,通过盖髓剂促进牙髓修复。
根管治疗:对于大多数牙髓炎患者,尤其是牙髓已发生不可逆炎症的情况,需要进行根管治疗,通过清除根管内的感染物质,进行根管预备、消毒和充填,去除牙髓炎症源,保留患牙。
根尖周炎治疗
急性期治疗:首先要缓解疼痛和消除肿胀,可开髓引流,开通髓腔引流通道,让根尖周的炎症渗出物通过根管引流到口腔,缓解根尖周的压力,从而减轻疼痛;必要时可进行切开排脓,在牙龈肿胀明显处切开引流,排出脓液;同时可配合使用抗生素辅助消炎,但不进行复杂的根管充填等操作。
慢性期治疗:主要是根管治疗,通过彻底清除根管内感染物,严密充填根管,消除根尖周炎症,促进病变愈合,对于根尖周有肉芽肿、囊肿等病变的,可能需要配合根尖手术等进一步治疗。
六、不同人群的特点及应对
儿童
牙髓炎:儿童牙髓炎可能因龋齿进展快,疼痛症状相对更明显,且儿童对疼痛的表述可能不准确,需要家长密切观察牙齿情况,如发现儿童牙齿有变色、进食时哭闹等情况,及时就医。治疗上尽量保留活髓,但儿童配合度可能较低,需要医生采用更温和的操作方式。
根尖周炎:儿童根尖周炎可能影响乳牙的替换及继承恒牙的发育,若根尖周炎症破坏牙槽骨等组织,可能导致继承恒牙萌出异常等问题。在治疗时要考虑儿童的配合及恒牙胚的情况,根管治疗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恒牙胚。
孕妇
牙髓炎:孕妇患牙髓炎时,治疗需要考虑药物及操作对胎儿的影响。在治疗时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式,如局部麻醉下进行简单的开髓引流等应急处理,避免使用对胎儿有潜在风险的药物,后续根管治疗可在孕期相对稳定阶段进行。
根尖周炎:孕妇根尖周炎治疗同样要考虑安全性,急性期开髓引流等处理是必要的,要告知孕妇治疗的必要性及风险,缓解其焦虑情绪,慢性期根管治疗可在合适孕周进行。
老年人
牙髓炎:老年人牙髓炎可能合并有全身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时要考虑全身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及治疗对全身疾病的影响。治疗前要控制好全身基础疾病,根管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引发全身不适。
根尖周炎:老年人根尖周炎患者的牙槽骨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吸收,根管治疗难度可能相对较大,治疗后要注意口腔卫生维护,预防炎症复发,同时要关注全身健康状况对牙齿恢复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