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跳蚤叮咬、呼吸道飞沫等方式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炎症等,严重时可导致死亡。链霉素为治疗各型鼠疫的特效药,预防措施包括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一、病因
鼠疫耶尔森菌属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革兰染色阴性,兼性需氧,无芽孢,无鞭毛,有荚膜。其主要宿主为啮齿类动物,传播媒介主要是蚤类。
二、症状
1.腺鼠疫
主要表现为急起寒战、高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皮肤黏膜出血,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且迅速化脓、破溃。
2.肺鼠疫
可原发或继发于腺鼠疫,起病急骤,寒战、高热、头痛、咳嗽、胸痛、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咯痰带血,随即呈呼吸窘迫综合征,可出现意识不清、昏迷。
3.败血症鼠疫
主要表现为高热、寒战、头痛、乏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皮肤黏膜出血,可有黄疸、谵妄、昏迷等。
三、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确诊有赖于检出鼠疫耶尔森菌。
四、治疗
1.一般治疗
严格隔离,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的饮食,保证充分的水分及营养。
2.对症治疗
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烦躁不安者给予镇静剂,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3.病原治疗
链霉素为治疗各型鼠疫的特效药,庆大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等也可用于治疗鼠疫。
五、预防
1.管理传染源
对疑似或确诊的鼠疫患者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对鼠疫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及污染物品应彻底消毒或焚烧。
2.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灭鼠、灭蚤工作,消灭动物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进入疫区的人员可接种鼠疫疫苗,预防感染。接触鼠疫病人者可预防性服用磺胺嘧啶或四环素等药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