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他性中耳炎怎么治疗
卡他性中耳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治疗有观察等待及改善通气引流;药物治疗包括考虑细菌感染时用抗生素、鼻塞影响咽鼓管功能时短时间用糖皮质激素;手术治疗有鼓膜穿刺术、鼓膜切开术(可放通气管)、腺样体切除术(伴腺样体肥大且相关时考虑),各治疗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一般治疗
1.观察等待:对于急性卡他性中耳炎,尤其是儿童,部分情况可先观察等待,一般观察时间为6-12周,因为有一定自愈可能,需密切关注患儿听力、耳部症状等变化,此情况需考虑儿童的中耳结构和免疫发育特点,儿童咽鼓管短、宽且平,更易患卡他性中耳炎且有一定自愈倾向。
2.改善通气引流:可通过咀嚼口香糖等方式,促进咽鼓管开放,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对于各年龄段患者均可尝试,但需考虑个体差异,如儿童咀嚼口香糖需注意避免误吞等风险。
二、药物治疗
1.抗生素:若考虑有细菌感染因素,如中耳积液持续超过3个月、伴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加重等情况,可考虑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对青霉素不过敏者)等,但需严格把握适应证,避免滥用,要考虑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等情况。
2.糖皮质激素:对于有鼻塞等症状影响咽鼓管功能的患者,可短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口服泼尼松等,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咽鼓管通气,但需注意可能的副作用,如儿童长期使用需关注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等。
三、手术治疗
1.鼓膜穿刺术:适用于中耳积液较多,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通过穿刺抽取中耳积液,可迅速改善中耳通气引流情况,儿童进行此操作时需注意操作的轻柔与准确,避免损伤鼓膜等结构。
2.鼓膜切开术:若积液较黏稠,鼓膜穿刺不易吸尽时,可采用鼓膜切开术,切开鼓膜排出积液,同时可放置通气管,以保持中耳通气引流,通气管的放置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和类型,对于儿童要考虑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鼓膜的修复等情况。
3.腺样体切除术:若患者伴有腺样体肥大,且卡他性中耳炎与腺样体肥大相关,可考虑行腺样体切除术,尤其是儿童患者,腺样体肥大会阻塞咽鼓管咽口,影响中耳通气引流,通过切除腺样体可改善中耳状况,术前需评估腺样体肥大的程度等相关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