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骨质疏松如何止疼
缓解疼痛有非药物和药物止疼方法。非药物方法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如适当运动(散步、太极拳等)、改善姿势与避免受伤、物理治疗(热敷、按摩等);还有营养补充,如保证钙摄入(通过饮食或钙剂)、补充维生素D(晒太阳或制剂)。药物止疼有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注意副作用)和降钙素类药物(需医生指导使用)。
一、非药物止疼方法
1.调整生活方式
适当运动:对于老人骨质疏松导致疼痛,适合的运动有散步、太极拳等。散步能增强骨骼血液循环,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太极拳通过缓慢、连贯的动作,有助于维持身体平衡,增加肌肉力量,对改善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有帮助。运动需根据老人身体状况适度进行,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骨骼损伤。
改善姿势与避免受伤:老人应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弯腰、驼背等不良姿势,防止加重脊柱负担引发疼痛。同时要注意家居环境安全,去除过道障碍物,浴室安装防滑设施等,防止摔倒,因为摔倒可能会导致骨折等情况使骨质疏松疼痛加剧。
物理治疗:热敷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用温毛巾热敷疼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从而减轻疼痛。另外,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按摩,专业的按摩能放松肌肉,改善骨骼周围的肌肉状态,进而缓解疼痛,但按摩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
2.营养补充
钙的补充:老人每日应保证充足的钙摄入,可通过饮食来补充,像牛奶、豆制品、海鲜等都是钙的良好来源。牛奶中钙含量丰富且易于吸收,老人每天可饮用300-500毫升牛奶。如果饮食中钙摄入不足,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钙剂的选择要考虑老人的身体状况,例如一些含有维生素D的钙剂,有助于钙的吸收。
维生素D的补充: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老人可通过适当晒太阳来获取维生素D,一般每天晒太阳15-30分钟即可,但要注意避免暴晒。对于一些因日照不足等原因导致维生素D缺乏的老人,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制剂。
二、药物止疼相关(仅提及药物名称)
1.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这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来减轻疼痛,但老人使用时需注意其可能存在的胃肠道等副作用,由于老人胃肠功能相对较弱,使用时要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在医生评估后谨慎使用。
2.降钙素类药物:降钙素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吸收,从而缓解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不过使用这类药物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适合使用以及确定使用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