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颈椎相关病症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有卧床休息(症状轻时,年龄大等需注意体位等)、牵引治疗(重量时间依情况调,老人伴严重骨质疏松等需谨慎)、物理治疗(热敷控温防烫伤等、按摩推拿慎用于特定情况及老年需注意力度、针灸凝血障碍者避免);手术治疗有适应证(经非手术无效、出现进行性肌肉无力等且老年需评估全身状况)和方式(前路手术适用于单侧等突出,术后老年注意伤口等;后路手术用于多节段等,术后老年注意颈部制动)
一、非手术治疗
1.卧床休息:适用于症状较轻的患者,通过减少颈部活动,使颈部肌肉放松,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一般需要卧床2-3周,对于年龄较大或合并有骨质疏松等情况的患者,需注意卧床时的体位舒适及定期翻身,避免压疮等并发症。
2.牵引治疗:通过牵引装置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缓解疼痛。牵引重量和时间需根据患者情况调整,一般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0%-20%,牵引时间每次30分钟左右,每日1-2次。对于老年人伴有严重骨质疏松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牵引需谨慎,防止发生意外。
3.物理治疗
热敷: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一般用温毛巾或热水袋热敷颈部,温度以40-50℃为宜,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对于皮肤感觉减退的患者,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症时,要注意控制温度,避免烫伤。
按摩推拿:由专业人员进行颈部按摩推拿,可缓解肌肉紧张,改善颈椎关节功能。但对于伴有颈椎不稳、脊髓受压严重等情况的患者需慎用,老年患者骨质较为疏松,按摩力度不宜过大。
针灸:通过针刺颈部及相关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可缓解疼痛等症状。对于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应避免针灸,防止出血。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经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
出现进行性肌肉无力、萎缩或脊髓受压症状进行性加重的患者。一般年龄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证,但老年患者需评估全身状况,如心肺功能等,以确定是否能耐受手术。
2.手术方式
颈椎前路手术:通过前方入路切除突出的椎间盘,解除对神经根或脊髓的压迫,然后进行植骨融合内固定。适用于单侧或双侧颈椎间盘突出症。对于老年患者,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预防感染,同时早期进行康复锻炼要缓慢进行,避免过早剧烈活动导致内固定松动等。
颈椎后路手术:主要是通过扩大椎管容积来缓解脊髓受压,如单开门或双开门手术等。对于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伴有椎管狭窄的患者可考虑后路手术。老年患者术后需注意颈部制动,防止颈部过度活动影响手术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