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与水痘的区别是什么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皮疹在手、足、口等部位,部分有全身症状,通过密切接触和飞沫传播,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夏秋季高发,多数预后好;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皮疹先躯干后四肢,有发热等全身症状,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多见于2-6岁儿童,冬春季节多见,多数预后好,特殊人群需注意防护。
一、病原体方面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常见的如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等。水痘则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
二、临床表现方面
1.皮疹特点
手足口病皮疹主要出现在手、足、口部位,也可出现在臀部等。皮疹初期为红色斑疹,很快发展为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疱疹消退后不留瘢痕、色素沉着。
水痘皮疹先见于躯干、头部,逐渐延及面部,最后达四肢。皮疹发展迅速,开始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并发展成疱疹,疱疹呈椭圆形,大小不一,疱液初为透明,后变混浊,疱疹壁薄易破,常伴有瘙痒,1-2天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痂皮脱落后一般不留瘢痕。
2.全身症状
手足口病部分患儿有低热、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少数重症患儿可出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肢体抖动等表现。
水痘患儿一般先有发热,可伴有头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发热1-2天后出疹。
三、传播途径方面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等,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水痘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污染的物品而感染。
四、好发人群及季节方面
手足口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夏秋季发病率较高。
水痘多见于2-6岁儿童,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多见。
五、病程及预后方面
手足口病多数患儿预后良好,病程一般为1-2周。少数重症患儿可能发展为脑炎、肺炎等严重并发症,预后相对较差。
水痘一般病程为2-3周,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结痂脱落后不留瘢痕,但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或新生儿患水痘时,病情可能较重,易出现并发症,预后相对不佳。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是手足口病和水痘的高发人群,家长要注意保持儿童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儿童接触的物品。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避免带儿童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对于水痘,要让儿童避免搔抓皮疹,防止继发感染。如果儿童出现发热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患有艾滋病、恶性肿瘤等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感染手足口病或水痘后,病情可能更严重,易出现重症表现,需格外注意防护,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尽早就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