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中耳炎怎么办
儿童急性中耳炎需关注诊断要点,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史、症状表现及鉴别等;一般处理有观察等待和缓解症状;药物治疗涉及抗生素和止痛药的使用;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和有基础疾病儿童有不同注意事项;还需通过增强免疫力和避免诱发因素来预防,具体根据儿童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一、诊断要点
儿童急性中耳炎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表现为耳痛、发热、哭闹不安等,部分儿童可出现听力下降。医生通过耳镜检查可见鼓膜充血、膨隆等表现,必要时可进行听力测试等辅助检查明确诊断。需注意与分泌性中耳炎等其他耳部疾病鉴别,不同年龄儿童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婴幼儿可能更以哭闹、抓耳等非特异性表现为主。
二、一般处理
观察等待:对于6个月-2岁无严重感染表现(如高热持续、精神萎靡等)的急性中耳炎患儿,可先观察等待,部分患儿可自行缓解。此阶段需密切关注患儿症状变化,包括体温、耳部不适等情况,因为这一年龄段儿童自身免疫系统有一定能力应对轻度感染,但要警惕病情加重。
缓解症状:对于有耳痛的儿童,可适当采取舒适体位,如让患儿侧卧患侧耳部向下等,以缓解不适。注意保持耳部清洁,但避免自行冲洗耳道等操作,防止损伤耳道及鼓膜。
三、药物治疗
抗生素使用:对于2岁以上中-重度急性中耳炎患儿,或6-23个月有严重症状(如高热、耳痛剧烈、鼓膜膨出明显等)的患儿,需使用抗生素。常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但需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由医生选择合适药物,要注意药物的适应证和可能的不良反应,严格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因为不同患儿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且要避免滥用抗生素。
止痛药:若儿童耳痛明显,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使用适当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等,以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患儿舒适度,但要严格按照药物使用的相关原则,注意药物的剂量等虽不具体说明,但要确保安全使用。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婴幼儿患急性中耳炎时更需密切观察,因为其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要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体温变化等,由于婴幼儿不会准确表达耳部不适,所以家长需格外细心。一旦发现异常表现,如持续哭闹、体温持续不降等,应及时就医。
有基础疾病儿童:对于本身有先天性耳部畸形、免疫缺陷等基础疾病的儿童,患急性中耳炎时治疗需更加谨慎。医生在诊断和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病情的影响,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家长要如实向医生告知儿童的基础疾病情况,以便医生制定精准的治疗计划。
五、预防措施
增强免疫力:让儿童保持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以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患急性中耳炎的风险。合理的饮食能为儿童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有助于免疫系统正常运转;充足睡眠可让身体得到良好的修复和调整;适当户外活动能让儿童接触新鲜空气和阳光,促进身体健康。
避免诱发因素:尽量避免儿童接触二手烟,因为二手烟会刺激呼吸道,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几率,而呼吸道感染是导致急性中耳炎的常见诱因之一。同时,在儿童感冒等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要注意做好防护,减少儿童与感染源的接触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