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的症状与治疗方法有哪些
急性中耳炎有耳部症状(耳痛、听力下降、耳鸣)和全身症状(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抗生素、止痛药、糖皮质激素)和手术治疗(鼓膜切开术、鼓膜置管术),儿童需注意护理和谨慎用药,成人要注意生活方式和正确用药。
一、急性中耳炎的症状
1.耳部症状
耳痛:多为突然发生的剧烈耳痛,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烦躁不安,婴儿可能会频繁拉扯耳朵,成人则可感觉耳部胀痛、跳痛等,部分患者在吞咽、咳嗽时耳痛会加重,这是因为炎症刺激耳部神经所致。
听力下降:患者可感觉听力有所减退,这是由于中耳腔内积液或炎症影响了声音的传导,儿童可能在玩耍时对呼唤反应迟钝,成人则表现为听不清他人说话。
耳鸣:部分患者会出现耳鸣症状,表现为耳内有嗡嗡声等异常声响,与中耳内的炎症刺激有关。
2.全身症状
发热:多见于儿童,体温可升高至38℃-40℃,甚至可能出现高热惊厥,这是因为机体对感染的炎症反应,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感染的反应更明显;成人也可能有发热,但相对儿童来说程度可能稍轻。
乏力、食欲减退:全身炎症反应可导致患者感到全身乏力,食欲下降,精神萎靡,这是机体在应对感染时能量消耗增加以及炎症因子作用的结果。
二、急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抗生素: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中耳炎,需要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不过敏情况下)、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的使用是针对细菌感染源进行治疗,控制炎症。
止痛药:对于耳痛明显的患者,可使用止痛药缓解症状,如对乙酰氨基酚等,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糖皮质激素:在某些情况下,如病情较重或伴有严重耳痛、鼓膜肿胀明显等,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起到抗炎、消肿的作用。
2.手术治疗
鼓膜切开术:如果中耳积液较多,经保守治疗无效,或鼓膜明显膨出,有穿孔趋势但未自行穿孔时,可考虑行鼓膜切开术,以引流中耳积液,改善症状。
鼓膜置管术:对于反复发作的急性中耳炎,尤其是分泌性中耳炎迁延不愈的患儿,可考虑行鼓膜置管术,通过在鼓膜上放置通气管,保持中耳通气引流,促进中耳炎症消退和听力恢复。
三、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
护理方面:儿童患急性中耳炎时,要注意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污水进入耳道,加重感染。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体温变化,如出现高热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因为儿童高热容易引发惊厥等并发症。在饮食上要给予清淡、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保证儿童充足的休息,有利于身体恢复。
治疗方面:儿童使用药物需特别谨慎,抗生素的选择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综合考虑,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用药。对于鼓膜切开术或鼓膜置管术等手术,要在专业医生评估后进行,手术前后要做好儿童的心理安抚,减少儿童的恐惧心理。
2.成人
生活方式:成人患急性中耳炎后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因为劳累可能会降低机体免疫力,不利于病情恢复。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在饮食上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这些都有助于炎症的控制。
用药方面:成人在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时,要按照医嘱按时按量用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导致病情反复。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皮疹、恶心、呕吐等,要及时告知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