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的症状都有什么
神经源性膀胱的症状主要包括排尿异常(尿频、尿急、尿失禁、排尿困难)、疼痛(膀胱区和会阴部疼痛)、其他症状(尿路感染症状和肾功能损害表现);特殊人群方面,儿童症状不典型,治疗要考虑生长发育;老年人症状可能被掩盖且感知不敏感,治疗需综合考虑身体状况;孕妇症状易混淆,诊断治疗要考虑胎儿安全;生活方式不健康人群应改善生活方式减轻症状;有神经系统病史人群发生风险高,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定期复查泌尿系统。
一、排尿异常症状
1.尿频:患者排尿次数明显增多,正常人白天排尿46次,夜间02次,而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可能白天排尿可达10次以上,甚至半小时或十几分钟就需排尿一次。这是因为神经调控异常,导致膀胱逼尿肌不稳定,稍有尿液储存就产生排尿冲动。
2.尿急:有强烈的排尿欲望,很难控制,常常来不及到厕所就出现尿液排出。这是由于膀胱感觉神经功能紊乱,使得患者对膀胱内压力变化过于敏感,即使膀胱内尿量不多,也会产生急迫的排尿感觉。
3.尿失禁:尿液不受控制地自行流出。可分为急迫性尿失禁,即因尿急而无法控制排尿;压力性尿失禁,在咳嗽、大笑、打喷嚏等腹压增加时出现尿液漏出;充溢性尿失禁,当膀胱过度充盈,尿液不断从尿道口溢出。这是由于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协调功能障碍,无法正常控制尿液的储存和排出。
4.排尿困难:患者排尿时需要用力,尿线变细,射程变短,甚至出现尿潴留。这是因为支配膀胱逼尿肌的神经受损,导致逼尿肌收缩无力,或者尿道括约肌不能正常松弛,阻碍尿液排出。
二、疼痛症状
1.膀胱区疼痛:患者下腹部膀胱所在区域可能出现隐痛、胀痛或刺痛等不同程度的疼痛。这可能是由于膀胱过度充盈、膀胱肌肉痉挛或炎症刺激引起的。
2.会阴部疼痛:会阴部(阴囊与肛门之间或女性阴唇与肛门之间的区域)可出现坠胀、疼痛不适。这与神经源性膀胱导致的局部神经功能异常、肌肉紧张有关。
三、其他症状
1.尿路感染症状:由于尿液排出不畅,容易滋生细菌,引发尿路感染。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寒战、尿痛、尿液浑浊等症状。反复的尿路感染还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
2.肾功能损害表现:长期的神经源性膀胱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可能导致肾积水、肾功能减退。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水肿等症状。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排尿情况,如出现尿床频繁、排尿习惯改变等,应及时就医。由于儿童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尽量选择温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神经源性膀胱的症状可能被其他疾病掩盖。而且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疼痛等症状的感知可能不敏感,家属要多留意老人的排尿情况。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老人的身体状况,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
3.孕妇:孕期女性由于子宫增大压迫膀胱,本身就可能出现尿频等症状,神经源性膀胱的症状可能与之混淆。孕妇如果怀疑有神经源性膀胱,应及时告知医生,在诊断和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胎儿的安全,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检查和治疗方法。
4.生活方式不健康人群:长期吸烟、酗酒、久坐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加重神经源性膀胱的症状。患者应尽量戒烟限酒,避免久坐,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以改善身体的整体状况,减轻症状。
5.有神经系统病史人群:如患有脑梗死、脑出血、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发生神经源性膀胱的风险较高。这类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复查泌尿系统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神经源性膀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