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骨刺该如何治疗
足跟骨刺的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特殊人群也有相应注意事项。非手术治疗中,一般治疗需减少站立行走、做好足部护理及热敷;物理治疗有体外冲击波、超声波治疗;药物治疗含非甾体抗炎药和局部注射药物,但各有不良反应和风险;康复锻炼有伸展运动与足部肌肉锻炼。手术治疗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无效、疼痛严重影响生活或压迫重要结构的情况,手术方式有骨刺切除术和跟骨减压术。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因骨质疏松要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及康复强度;孕妇避免药物治疗,谨慎选择物理和康复治疗;儿童及青少年优先保守治疗,在专业指导下康复锻炼。
一、非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
休息与足部护理:减少站立和行走时间,尤其是避免长时间负重,让足跟部得到充分休息,有利于缓解疼痛和炎症。穿着合适的鞋子至关重要,应选择具有良好足弓支撑、缓冲性能好且宽松舒适的鞋子,可减轻足跟压力,缓解症状。例如,运动鞋的减震设计能有效减少行走时地面反作用力对足跟的冲击。
热敷:通过热传递,促进足跟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代谢,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可每天用温水泡脚1520分钟,水温保持在4045℃左右,以感觉温暖舒适为宜。
2.物理治疗:
体外冲击波治疗:利用高能冲击波作用于足跟骨刺部位,刺激局部组织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研究表明,经过多次体外冲击波治疗后,部分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超声波治疗:超声波的机械效应和温热效应可改善足跟部组织的营养代谢,减轻炎症,促进组织修复。一般每周进行23次,持续数周,具体疗程需根据患者病情决定。
3.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等,通过抑制体内炎症介质的合成,减轻足跟部的炎症和疼痛。但此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使用时需谨慎。
局部注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与局部麻醉药的混合制剂,直接注射到足跟疼痛部位,可迅速减轻炎症和疼痛。不过,反复注射可能会导致跟腱断裂等严重并发症,一般不建议频繁使用。
4.康复锻炼:
伸展运动:小腿三头肌伸展锻炼可增强肌肉柔韧性,减轻对足跟的牵拉,缓解疼痛。患者可面向墙壁站立,双手撑墙,双脚与肩同宽,一只脚的后跟尽量往后蹬,保持3060秒,然后换另一侧,每天进行34组。
足部肌肉锻炼:如用脚趾抓毛巾,可增强足部肌肉力量,改善足部生物力学,减轻足跟压力。每次抓毛巾保持1015秒,重复1015次,每天进行34组。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症:经严格的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或骨刺压迫周围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
骨刺切除术:直接切除足跟部的骨刺,解除对周围组织的刺激和压迫。但术后仍有一定的复发风险。
跟骨减压术:通过降低跟骨内压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适用于跟骨内压力增高导致疼痛的患者。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在治疗过程中应更加注重药物的不良反应,如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对胃肠道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康复锻炼的强度和幅度应适当减小,避免因摔倒等意外导致骨折。
2.孕妇:孕妇应避免使用药物治疗,尤其是在孕早期,药物可能对胎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物理治疗和康复锻炼也需谨慎选择,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确保不会对胎儿造成伤害。休息和足部护理对于孕妇更为重要,可选择合适的孕妇专用鞋,减轻足跟负担。
3.儿童及青少年:儿童及青少年足跟骨刺相对少见,多与过度运动或生长发育相关。治疗应优先选择保守治疗,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和手术方法。康复锻炼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运动导致损伤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