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尿失禁的种类有哪些
神经源性尿失禁的四种类型,包括急迫性尿失禁,由神经系统病变致膀胱逼尿肌不自主收缩引发,脑血管意外等疾病、年龄(老年)、特殊群体(孕妇)会增加患病风险;充溢性尿失禁,因膀胱出口梗阻或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使尿液蓄积溢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神经病变原因,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易出现,久坐少动会加重病情;压力性尿失禁,在神经源性情况下是神经对盆底肌肉和尿道括约肌控制失调所致,高龄女性、多次分娩女性及肥胖人群易患病;功能性尿失禁,由神经系统病变影响患者认知等能力导致不能及时排尿,老年痴呆症患者和严重肢体残疾患者易出现,需家人等关注照顾并改造生活环境。
一、急迫性尿失禁
急迫性尿失禁是神经源性尿失禁的一种常见类型,它主要是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逼尿肌出现不自主收缩引起的。这种不自主收缩往往是突然且强烈的,让患者有强烈的尿意,难以控制尿液流出。神经系统病变的原因有多种,像脑血管意外、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都可能影响神经对膀胱的正常控制。对于患有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出现急迫性尿失禁的风险会增加。而年龄方面,老年人由于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化,患病概率相对较高,生活中可能因为行动不便等因素,在有尿意时更难迅速到达卫生间,导致尿液不自主流出。特殊人群如孕妇,在孕期可能因为激素水平变化以及子宫对膀胱和神经的压迫,也有出现急迫性尿失禁的可能,需要格外注意。
二、充溢性尿失禁
充溢性尿失禁是因为膀胱出口梗阻或者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使得膀胱尿液不能正常排空,尿液在膀胱内大量蓄积,当膀胱内压力超过尿道阻力时,尿液就会持续或间断地溢出。神经系统病变导致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受损,使得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无法将尿液完全排出,从而引起充溢性尿失禁。引起神经病变的原因包括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脊髓损伤等。中老年人因为本身可能存在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或者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的神经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这种类型的尿失禁。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以减少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发生,从而降低充溢性尿失禁的风险。生活方式上,长期久坐、缺乏运动可能会加重膀胱排空困难的情况,应适当增加运动以改善膀胱功能。
三、压力性尿失禁
虽然压力性尿失禁更多时候与盆底肌肉松弛有关,但在神经源性的情况下,也可能是由于神经对盆底肌肉和尿道括约肌的控制失调导致。当腹部压力突然增加,如咳嗽、打喷嚏、大笑、运动等时,尿液会不自主地流出。神经损伤可能会影响尿道括约肌的正常功能,使其无法在腹压增加时有效地关闭尿道,从而导致压力性尿失禁。高龄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支持结构薄弱,再加上可能存在的神经功能减退,是压力性尿失禁的高发人群。有多次分娩史的女性,盆底肌肉和神经可能受到损伤,也容易发生这种情况。生活中,对于肥胖人群来说,腹部脂肪过多会增加腹压,从而加重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这类人群需要适当控制体重,以减轻腹部压力对尿道的影响。
四、功能性尿失禁
功能性尿失禁并非是膀胱或尿道本身的器质性病变或神经直接病变导致的,而是因为神经系统病变影响了患者的认知、活动能力或沟通能力等,使得患者不能及时到达卫生间或表达排尿需求。例如老年痴呆症患者,由于认知障碍,可能会忘记自己需要排尿或者无法找到卫生间,导致尿液失禁。一些有严重肢体残疾的患者,由于行动不便不能及时赶到卫生间,也会出现功能性尿失禁。对于这类特殊人群,需要家人和护理人员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照顾,帮助他们建立规律的排尿习惯,例如定时提醒排尿等。同时,患者如果存在活动受限的情况,应在生活环境中进行适当的改造,如在床边放置便盆等,以方便患者排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