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肌肉拉伤了怎么办
背部肌肉拉伤后,需采取立即处理、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措施,并注意相关事项。立即处理包括休息、冰敷(4872小时内,每次1520分钟,每23小时一次,特殊人群要注意防护)、加压包扎(力度适中,特殊人群密切观察)、抬高受伤部位;药物治疗有非甾体抗炎药(特殊人群遵医嘱)和肌肉松弛剂(从事危险工作人群用药期间避免危险操作);康复治疗在72小时后进行物理治疗(热敷、按摩、理疗等,特殊人群注意力度),疼痛和肿胀减轻后逐渐开展康复训练(循序渐进,特殊人群有训练要求);注意事项涵盖饮食(营养均衡,痛风患者避免高嘌呤食物)、睡眠(良好姿势,特殊患者有特殊选择)以及定期复查(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一、立即处理措施
1.休息:背部肌肉拉伤后,应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肌肉。尤其是从事体力劳动、健身运动的人群,更要及时休息。对于运动员而言,应暂停训练和比赛,以免加重伤势。如果是老年人或本身有背部疾病史的人群,休息更为重要,他们的肌肉恢复能力相对较弱,过度活动可能导致损伤加剧。
2.冰敷:在拉伤后的4872小时内,可使用冰袋或冷毛巾对受伤部位进行冰敷。冰敷能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每次冰敷时间约1520分钟,每23小时可重复一次。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冰敷时应在冰袋或冷毛巾外裹一层薄布,避免冻伤皮肤。孕妇在冰敷时要注意避免冰袋直接接触腹部,且冰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身体不适。
3.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的背部进行适度包扎,可减少出血和肿胀。包扎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对于患有糖尿病或血液循环较差的人群,在包扎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皮肤颜色和温度变化,若出现皮肤发紫、麻木等情况,应及时松开绷带。
4.抬高受伤部位:如果条件允许,可适当抬高受伤的背部,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例如,可在休息时在背部下方垫一个薄枕头。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可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但此类药物可能有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有胃肠道疾病史的人群,如胃溃疡、胃炎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儿童使用此类药物时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且要注意避免过量使用。孕妇在怀孕的前三个月和后三个月一般不建议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以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2.肌肉松弛剂:对于肌肉痉挛明显的患者,可使用氯唑沙宗、乙哌立松等肌肉松弛剂。但这些药物可能会引起嗜睡、头晕等不良反应,从事高空作业、驾驶等工作的人群在用药期间应避免此类危险操作。
三、康复治疗
1.物理治疗:在拉伤后的72小时后,可进行热敷、按摩、理疗等物理治疗。热敷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肌肉修复。按摩和理疗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但按摩时要注意手法轻柔,避免用力过猛加重损伤。对于老年人或骨质疏松患者,按摩力度要更加谨慎,以免造成骨折。
2.康复训练:在疼痛和肿胀减轻后,可逐渐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如伸展运动、力量训练等。伸展运动能增加肌肉的柔韧性,力量训练可增强肌肉力量。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训练导致再次拉伤。儿童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要在家长或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进行,确保训练方法正确。孕妇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避免进行可能压迫腹部的动作。
四、注意事项
1.饮食:在背部肌肉拉伤恢复期间,应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蔬菜、水果等,有助于肌肉的修复和恢复。对于患有痛风的患者,要注意避免高嘌呤食物的摄入,以免诱发痛风发作,影响肌肉恢复。
2.睡眠: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避免压迫受伤的背部。可选择仰卧位,并在膝盖下方垫一个薄枕头,使背部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睡眠时可选择硬板床,以减轻腰部压力,促进背部肌肉恢复。
3.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肌肉恢复情况。如果在恢复过程中出现疼痛加重、肿胀不消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