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有什么症状
神经源性膀胱的症状可分为储尿期、排尿期和其他症状三类。储尿期症状有尿频、尿急、尿失禁(包括急迫性和压力性等类型)、膀胱感觉异常;排尿期症状包括排尿困难、尿潴留;其他症状有泌尿系统感染和肾功能损害。特殊人群中,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且可能有多种基础病,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关注肾功能等;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家长要关注排尿异常并选对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治疗方法,做好心理疏导;孕妇因生理变化症状可能更复杂,孕期要监测膀胱和胎儿情况,产后及时治疗康复。
一、储尿期症状
1.尿频: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次数明显增多的情况。正常成人白天排尿46次,夜间02次,而患者可能远远超过这个次数。对于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肾功能减退等情况,尿频症状可能会被部分掩盖或与之混淆,但神经源性膀胱导致的尿频通常更为频繁且无明显规律。儿童若患有神经源性膀胱,尿频会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2.尿急:患者会突然有强烈的尿意,很难控制,甚至可能出现来不及到厕所就发生尿失禁的情况。这种尿急感不受患者主观意识控制,可能在任何时候突然出现。对于生活方式而言,患者可能不敢长时间外出或参加社交活动,因为担心随时可能出现的尿急无法及时解决。
3.尿失禁:包括急迫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等多种类型。急迫性尿失禁是由于强烈的尿急感导致尿液不自主流出;压力性尿失禁则是在咳嗽、打喷嚏、大笑等增加腹压的情况下出现尿液漏出。女性由于尿道较短,在神经源性膀胱导致盆底肌肉功能异常时,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几率相对较高。老年人因盆底肌肉松弛,也更容易出现尿失禁的症状。
4.膀胱感觉异常:患者可能会感觉膀胱胀满不适,但与正常的胀满感觉不同,可能表现为疼痛、麻木或感觉减退。儿童可能无法准确描述这种异常感觉,仅表现为哭闹、烦躁不安等。
二、排尿期症状
1.排尿困难:患者可能需要用力才能开始排尿,尿线变细、射程变短,排尿时间延长。对于男性患者,如果本身存在前列腺增生等基础疾病,神经源性膀胱导致的排尿困难可能会更加严重。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肌肉力量减弱,排尿困难的症状可能更为明显。儿童则可能表现为排尿时哭闹、费力等。
2.尿潴留:膀胱内尿液不能完全排出,导致膀胱过度充盈。患者可能会感到下腹部胀痛,严重时可触及下腹部隆起的膀胱。如果长期存在尿潴留,可能会导致肾功能损害。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神经病变可能会加重,更容易出现尿潴留的情况。
三、其他症状
1.泌尿系统感染:由于尿液排出不畅,容易滋生细菌,导致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寒战、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加重的情况。老年人和儿童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几率更高。对于生活方式不健康、饮水过少的患者,感染的风险也会增加。
2.肾功能损害:长期的尿潴留和泌尿系统感染可能会影响肾功能,导致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升高。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水肿等症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肾功能损害的进展可能会更快。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出现神经源性膀胱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肾功能和心血管功能的变化,避免使用对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同时,要注意加强营养,增强免疫力,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2.儿童: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神经源性膀胱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排尿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选择对孩子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孩子骨骼发育的药物。同时,要注意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因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3.孕妇:孕妇由于身体生理变化,子宫增大可能会压迫膀胱,本身就可能出现尿频等症状。如果同时患有神经源性膀胱,症状可能会更加复杂。在孕期要密切监测膀胱功能和胎儿的发育情况,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在分娩后,要及时对神经源性膀胱进行治疗和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