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肌肉拉伤
判断肌肉拉伤可从四方面入手:一是病史判断,考虑近期运动情况(如剧烈运动、年龄、既往病史等)及受伤经过(具体动作、场景、运动类型等);二是症状判断,包括疼痛(程度、出现时间、活动时变化等)、肿胀(程度、出现时间、不同人群表现)、淤血(出现时间、特殊人群表现)、肌肉无力(对肢体活动影响、特殊患者区分);三是体格检查判断,有压痛(确定部位范围、注意按压力度及特殊人群)、肌肉紧张(与痉挛区分、特殊人群考虑)、活动受限(观察活动范围表现、区分关节问题);四是辅助检查判断,超声可显示肌肉形态结构及损伤情况,适用于各年龄段,MRI能更准确评估,但费用高、时间长,体内有金属植入物者不能检查。
一、病史判断
1.运动情况:近期是否进行过剧烈运动或突然增加运动强度,例如短跑运动员在起跑瞬间用力过猛,健身新手突然进行高强度的力量训练等。如果有此类情况,肌肉拉伤的可能性增加。对于年龄较大的人群,身体机能下降,肌肉弹性和力量减弱,即使是相对温和的运动也可能导致拉伤。有过肌肉拉伤病史的人,同一部位再次拉伤的概率较高。
2.受伤经过:了解受伤时的具体动作和场景。如篮球运动中突然变向、跳跃落地时姿势不当等。不同的受伤动作可能导致不同部位的肌肉拉伤,像跑步时小腿突然发力可能拉伤小腿三头肌,打羽毛球时过度挥拍可能损伤肩部肌肉。女性在进行瑜伽等柔韧性运动时,如果过度追求动作幅度,也容易造成肌肉拉伤。
二、症状判断
1.疼痛:拉伤部位会出现明显疼痛,疼痛程度因拉伤程度而异。轻度拉伤可能只是隐痛,而重度拉伤则会有剧痛。疼痛通常在受伤后立即出现,也可能在几小时后逐渐加重。活动受伤肌肉时疼痛会加剧,休息时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疼痛。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可能无法准确描述疼痛感受,家长要观察孩子是否有因疼痛而哭闹、拒绝活动受伤肢体等表现。
2.肿胀:肌肉拉伤后,损伤部位的血管破裂出血,组织液渗出,会导致局部肿胀。肿胀程度也与拉伤严重程度相关,一般在受伤后数小时逐渐明显。老年人由于身体的代谢和修复能力较差,肿胀可能更明显且消退时间更长。
3.淤血:拉伤部位的皮下可能出现淤血,呈现青紫色。这是由于肌肉内的血管破裂,血液渗出到皮下组织所致。淤血通常在受伤后12天逐渐显现。经常服用抗凝药物的人群,淤血可能更严重且范围更广。
4.肌肉无力:受伤肌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无力,影响肢体的正常活动。比如大腿肌肉拉伤后,行走或抬腿会感到困难。运动员在肌肉拉伤后,其运动能力会明显下降。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本身可能就存在肌肉无力的情况,判断时需要更加仔细区分是原有疾病还是肌肉拉伤导致的无力加重。
三、体格检查判断
1.压痛:用手指轻压受伤部位,会有明显的压痛感。通过按压可以大致确定拉伤的部位和范围。在检查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加重患者疼痛。对于皮肤敏感的人群,可能会对按压更敏感。
2.肌肉紧张:拉伤的肌肉会处于紧张状态,触摸时可感觉到肌肉僵硬。这是肌肉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要注意与肌肉痉挛相区分,肌肉痉挛通常是突然发作且持续时间较短。孕妇在孕期由于身体激素变化和体重增加,肌肉更容易紧张,判断时需要综合考虑。
3.活动受限:让患者主动或被动活动受伤肢体,观察其活动范围和活动时的表现。肌肉拉伤后,受伤肢体的活动会受到一定限制,活动时疼痛加剧。例如肩部肌肉拉伤时,上肢的外展、上举等动作会受限。有关节疾病的患者,本身关节活动可能就有一定受限,需要进一步评估是关节问题还是肌肉拉伤导致的活动受限加重。
四、辅助检查判断
1.超声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肌肉的形态、结构以及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对于轻度拉伤,超声可能显示肌肉内的局部回声改变;重度拉伤则可见肌肉连续性中断。超声检查无辐射,适用于各个年龄段,包括孕妇和儿童。
2.MRI检查:能更准确地评估肌肉拉伤的情况,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较强。可以清晰显示肌肉损伤的细节,如肌肉纤维的断裂程度、周围组织的损伤情况等。但MRI检查费用较高,检查时间较长,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不能进行此项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