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病,因ABCD1基因突变致过氧化物酶体功能缺陷,使极长链脂肪酸(VLCFA)在体内异常蓄积,引发脑白质脱髓鞘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该病罕见,男性多见,女性携带者症状轻或无症状。病因是ABCD1基因突变,临床表现多样,有儿童脑型、青少年脑型等六种类型。诊断方法包括生化检查、基因检测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手段有饮食治疗、药物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特殊人群中,儿童患者要关注发育、保证营养、评估移植风险;女性携带者有发病及遗传风险,孕前应咨询检测;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差,治疗时需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并调整方案。
一、定义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病,是由于ABCD1基因突变导致体内过氧化物酶体功能缺陷,使得极长链脂肪酸(VLCFA)在大脑白质、肾上腺皮质等组织器官内异常蓄积,进而引起脑白质进行性脱髓鞘以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疾病。
二、流行病学
该病较为罕见,发病率约为1/17000,男性多见,女性携带者一般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较轻。
三、病因
ALD是由ABCD1基因突变引起的,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Xq28),突变导致过氧化物酶体膜上的转运蛋白功能缺陷,使得VLCFA不能正常转运进入过氧化物酶体进行β-氧化,从而在体内蓄积。
四、临床表现
1.儿童脑型:最常见且最严重的类型,多在410岁起病,早期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记忆力减退等,随后可出现视力下降、听力障碍、步态不稳、行为异常、癫痫发作等,病情进展迅速,最终可导致痴呆、瘫痪甚至死亡。
2.青少年脑型:发病年龄在1021岁,临床表现与儿童脑型相似,但进展相对较慢。
3.成人脑型:起病年龄在21岁以后,症状相对较轻且多样化,可出现精神症状、认知障碍、运动障碍等。
4.肾上腺脊髓神经病型:多在2040岁起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下肢痉挛性瘫痪、括约肌功能障碍,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5.单纯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型:仅表现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症状,如乏力、皮肤色素沉着、低血压、低血糖等,无神经系统症状。
6.无症状型:患者体内VLCFA水平升高,但无任何临床症状,仅通过基因检测或生化检查发现异常。
五、诊断
1.生化检查:检测血浆或皮肤成纤维细胞中VLCFA水平,ALD患者VLCFA水平明显升高,是诊断该病的重要筛查指标。
2.基因检测:检测ABCD1基因是否存在突变,是确诊ALD的金标准,同时还可用于产前诊断和携带者筛查。
3.影像学检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ALD神经系统病变的重要方法,典型表现为双侧顶枕叶白质对称性脱髓鞘改变,呈蝴蝶状分布。
六、治疗
1.饮食治疗:限制富含VLCFA的食物摄入,如椰子油、动物脂肪等,同时补充Lorenzo油(由甘油三油酸酯和甘油三芥酸酯按4:1混合而成),可降低血浆中VLCFA水平,但对已经发生的神经系统病变无明显改善作用。
2.药物治疗:对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患者,需要终身补充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泼尼松等。
3.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ALD的方法,适用于早期、病情较轻的儿童脑型患者,可延缓或阻止神经系统病变的进展。
七、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患者: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疾病对其神经系统发育影响较大。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如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在饮食治疗时,要注意保证孩子营养均衡,避免因限制某些食物摄入导致营养不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时,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和收益,术后需加强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2.女性携带者:虽然女性携带者一般症状较轻或无症状,但仍有一定的发病风险,且有可能将致病基因传给下一代。在怀孕前建议进行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必要时进行产前诊断,以避免患病胎儿的出生。
3.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若诊断为ALD,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对治疗的耐受性较差。在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要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