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背肌筋膜炎是不是颈椎病
颈背肌筋膜炎是颈背部肌肉、筋膜非特异性炎症,由慢性劳损等致,表现为颈背部弥漫性疼痛等,无神经受压上肢症状,影像学无颈椎结构明显异常;颈椎病因颈椎退变等致,有多种分型及相应神经、血管受压症状,影像学有颈椎结构明显异常,两者可通过症状表现和影像学检查鉴别,不同特殊人群有不同需注意情况,长期不良生活方式人群易高发需改变生活方式预防并及时就医鉴别
一、颈背肌筋膜炎与颈椎病的概念区分
1.颈背肌筋膜炎:是一种发生在颈背部肌肉、筋膜等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多因慢性劳损、寒冷、潮湿等因素引起,主要病理改变为肌肉、筋膜的水肿、渗出及纤维变性等。患者主要表现为颈背部弥漫性疼痛、肌肉紧张、有压痛等,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一般无神经受压相关的上肢麻木、无力等症状。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局部肌肉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导致的局部代谢产物堆积刺激神经末梢有关,常见于长期伏案工作、经常低头看手机等人群,年龄方面无特定高发年龄段,各年龄段均可发病。
2.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相邻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其病因包括颈椎的退行性变、慢性损伤等。临床分型多样,如神经根型颈椎病可出现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脊髓型颈椎病可出现四肢乏力、行走不稳、精细动作障碍等;椎动脉型颈椎病可出现头晕、眩晕等;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可出现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颈椎病的发生与颈椎的结构退变、长期不良姿势等密切相关,好发于中老年人,但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年轻人发病也逐渐增多。
二、两者的鉴别要点
1.症状表现
颈背肌筋膜炎主要以颈背部的疼痛、肌肉紧张及压痛为主要表现,一般无神经受压导致的上肢麻木、无力等症状,若出现上肢症状多为局部肌肉紧张牵拉引起的轻度不适,与颈椎病神经根受压导致的典型放射性麻木、无力不同。
颈椎病根据不同分型有相应的典型神经、血管受压表现,如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上肢会有明显的放射性疼痛、麻木,且感觉障碍范围与神经支配区域一致;脊髓型颈椎病会有下肢行走不稳如踩棉花感等脊髓受压表现。
2.影像学检查
颈背肌筋膜炎在影像学上一般无颈椎结构的明显异常,X线检查可能仅见颈背部肌肉软组织的轻度改变,磁共振成像(MRI)可能显示颈背部肌肉筋膜有水肿等炎症表现,但颈椎间盘、椎体等结构无明显的退变、突出等导致神经受压的改变。
颈椎病的影像学检查有明显异常,X线可发现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体骨质增生等;CT可清晰显示颈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MRI能更清楚地看到颈椎间盘退变、脊髓及神经受压情况等,这是两者重要的鉴别依据。
三、特殊人群情况需注意
1.儿童人群:儿童颈背肌筋膜炎相对少见,多因长时间不良姿势如趴着睡觉等引起,需纠正不良姿势,通过适当的颈部活动、热敷等非药物干预缓解。而儿童颈椎病极为罕见,若出现颈部不适等情况,多与生长发育或外伤等因素有关,需仔细鉴别,一般不首先考虑颈椎病,主要以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等非药物干预为主。
2.老年人群:老年人颈背肌筋膜炎和颈椎病都可能高发。对于颈背肌筋膜炎的老年人,要注意避免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环境,适度进行颈部肌肉锻炼。对于颈椎病的老年人,要更密切关注神经、脊髓受压情况,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神经受压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在治疗上需综合评估,优先考虑非手术治疗,如理疗、牵引等,若病情严重需手术时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
3.女性人群:女性颈背肌筋膜炎可能与穿着不合适的服装(如过紧的内衣等导致颈背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长期伏案工作等有关,需注意选择合适的衣着,保持正确姿势。对于颈椎病的女性,妊娠、哺乳期等特殊时期要注意颈部保护,避免因激素变化等因素导致颈椎相关症状加重,妊娠哺乳期用药需谨慎,多以保守治疗为主。
4.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低头玩手机、伏案工作的人群,无论是颈背肌筋膜炎还是颈椎病都容易高发,这类人群要特别注意改变生活方式,定时活动颈部,做颈部保健操等,预防颈背肌筋膜炎和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一旦出现颈部不适要及时就医鉴别,早期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