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背肌筋膜炎的症状
肩背肌筋膜炎主要有疼痛、肌肉紧张与僵硬、压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疼痛表现为肩背部酸痛或胀痛,集中在肌肉和筋膜附着处,晨起或久站后加重,天气变化也会加剧;肌肉紧张僵硬,触摸发硬且活动不灵活;压痛点在肌肉起止点等部位,程度和位置会随病情变化;肩部和背部活动受限,影响日常动作。特殊人群需格外注意,老年人恢复慢,治疗要避免劳累,用药谨慎;女性特殊时期症状可能加重,需注意休息和姿势;长期伏案工作者要保持正确坐姿并定时活动;有运动损伤史者运动时要做好防护,不适及时就医。
一、疼痛
1.酸痛或胀痛:肩背肌筋膜炎患者常感到肩背部有酸痛或胀痛感,疼痛程度轻重不一。轻者可能只是偶尔出现轻微的不适,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重者则可能疼痛剧烈,严重影响睡眠和日常活动。这种疼痛通常是持续性的,但也可能会有间歇性加重的情况。
2.疼痛部位:疼痛主要集中在肩背部的肌肉和筋膜附着处,常见于斜方肌、菱形肌、肩胛提肌等部位。疼痛可能会向颈部、上肢等部位放射,导致颈部僵硬、上肢麻木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双侧肩背部对称性疼痛,也有一些患者仅表现为单侧疼痛。
3.疼痛特点:疼痛在早晨起床时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后加重,活动后可稍有缓解,但劳累后又会加剧。此外,天气变化,如寒冷、潮湿等,也会使疼痛症状更加明显。这是因为寒冷和潮湿会导致肌肉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慢,从而加重肌肉和筋膜的缺血缺氧状态,引起疼痛加剧。
二、肌肉紧张与僵硬
1.肌肉紧张:患者的肩背部肌肉常常处于紧张状态,触摸时可感觉到肌肉发硬,弹性降低。这种肌肉紧张是身体对疼痛的一种保护性反应,长期的肌肉紧张又会进一步加重筋膜的炎症和疼痛,形成恶性循环。
2.僵硬感:患者会感到肩背部活动不灵活,有僵硬感,尤其是在早晨起床或长时间休息后更为明显。活动范围也会受到一定限制,例如,患者可能无法顺利地完成耸肩、扩胸、旋转肩部等动作。随着病情的发展,肌肉僵硬的程度可能会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三、压痛
1.压痛点:在肩背部的肌肉和筋膜上可以找到明显的压痛点,这些压痛点通常位于肌肉的起止点、肌腹或筋膜的附着处。常见的压痛点包括肩胛骨内侧缘、颈椎棘突旁、肩峰下等部位。按压这些部位时,患者会感到明显的疼痛,有时疼痛还会向周围放射。
2.压痛特点:压痛点的压痛程度因人而异,有些患者的压痛点较为敏感,轻微按压即可引起剧烈疼痛;而有些患者的压痛相对较轻。此外,压痛点的位置可能会随着病情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在炎症急性期,压痛点可能较为广泛;随着病情的缓解,压痛点可能会逐渐局限。
四、活动受限
1.肩部活动受限:由于肩背部肌肉的疼痛和僵硬,患者的肩部活动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常见的受限动作包括外展、上举、后伸等。例如,患者在试图将手臂向上伸直或向外展开时,会感到疼痛和困难,无法达到正常的活动范围。
2.背部活动受限:背部的活动也会受到影响,患者可能无法自如地弯腰、转身等。在进行这些动作时,肩背部的疼痛会加剧,导致患者不敢用力活动。长期的活动受限还可能导致肌肉萎缩,进一步加重肩部和背部的功能障碍。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肌肉和骨骼的弹性和韧性较差,患肩背肌筋膜炎后疼痛可能更为明显,恢复也相对较慢。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注意保暖,可适当进行一些温和的康复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用药时需要谨慎,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女性:女性在生理期、孕期和更年期等特殊时期,身体的内分泌和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这可能会加重肩背肌筋膜炎的症状。生理期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孕期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腹部过度前凸增加肩背部的负担;更年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流失加快,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加重疼痛症状,可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3.长期伏案工作者:这类人群由于长时间保持低头、弯腰等不良姿势,肩背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发肩背肌筋膜炎。建议工作时保持正确的坐姿,定时起身活动,进行肩背部的拉伸和放松运动。同时,选择合适的座椅和办公桌,保证工作环境的舒适性。
4.有运动损伤史者:曾经有过肩背部运动损伤的人群,肩背部的肌肉和筋膜可能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更容易发生肩背肌筋膜炎。在进行运动时,要注意做好热身和拉伸运动,避免再次受伤。运动后要及时进行放松和恢复,如按摩、热敷等。如果出现疼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