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部肌肉拉伤怎么办
肩部肌肉拉伤的处理方法包括急救处理、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同时不同特殊人群需注意相关事项。急救处理要立即休息、4872小时内冰敷、适度加压包扎、抬高患肢;药物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用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但特殊人群使用需谨慎;康复训练分早、中、后期,各阶段训练方式和强度不同;物理治疗在受伤72小时后可热敷,还可进行专业按摩和理疗;严重肌肉拉伤可能需手术修复;特殊人群中,儿童要避免过度活动、谨慎用药,孕妇用药和康复训练要防影响胎儿,老年人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训练循序渐进并综合考虑基础疾病。
一、急救处理
1.休息:肩部肌肉拉伤后,应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运动或活动,让受伤的肩部得到充分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这对于年轻人、运动员等经常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群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在运动中更易发生肩部肌肉拉伤。而对于有肩部旧伤病史的人,受伤后更需严格休息。
2.冰敷:在受伤后的4872小时内,可每隔12小时冰敷1520分钟。冰敷能够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可以使用冰袋或用毛巾包裹冰块进行冰敷。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冰敷时需注意避免冻伤,可在冰袋与皮肤之间垫一层薄毛巾。
3.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适度加压包扎,有助于减少出血和肿胀。但包扎力度要适中,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老年人血管弹性较差,包扎时更要注意力度,防止影响肢体血运。
4.抬高患肢:将受伤的肩部适当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这一措施对于长时间站立工作的人群以及患有下肢静脉曲张等影响血液循环疾病的人同样有益。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如果疼痛较为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但此类药物有一定的胃肠道刺激等副作用,老年人、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人群使用时需谨慎。儿童使用时要根据年龄和体重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且低龄儿童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出现瑞氏综合征。
2.肌肉松弛剂:对于肌肉痉挛明显的患者,可使用氯唑沙宗等肌肉松弛剂。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有肝肾功能不全病史的人群使用前需咨询医生。
三、康复训练
1.早期(伤后12周):此阶段主要进行轻微的肩部活动,如钟摆运动,患者弯腰,让患侧手臂自然下垂,做前后、左右的摆动,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这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粘连。对于老年人,动作幅度要更小,速度更慢,避免过度牵拉受伤肌肉。
2.中期(伤后24周):可逐渐增加一些抗阻训练,如使用弹力带进行肩部的外展、内收等训练,但要注意训练强度应循序渐进。年轻人恢复能力较强,可适当加快训练进度,但也不能急于求成;而有肩部慢性疾病的人群,训练时要更加小心,避免病情加重。
3.后期(伤后4周以后):当疼痛和肿胀基本消失后,可进行全面的肩部功能训练,如俯卧撑、引体向上等,以恢复肩部肌肉的力量和功能。运动员等对肩部功能要求较高的人群,可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训练。
四、物理治疗
1.热敷:在受伤72小时后,可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炎症吸收和组织修复。可使用热毛巾、热水袋等进行热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糖尿病患者感觉较为迟钝,热敷时要注意温度,防止烫伤。
2.按摩:由专业人员进行适度的按摩,能够缓解肌肉紧张,促进恢复。但在受伤初期不宜按摩,以免加重损伤。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按摩力度要轻柔,避免造成骨折。
3.理疗:如红外线照射、超声波治疗等物理疗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肌肉修复。
五、手术治疗
如果肩部肌肉拉伤严重,出现肌肉断裂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修复。手术的选择和时机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身体状况、损伤程度等,由医生综合评估后决定。对于老年人,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充分评估心肺功能等情况;而年轻人在术后恢复能力较强,但也需遵循医生的康复指导。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骨骼肌肉还在发育阶段,肩部肌肉拉伤后恢复相对较快,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活动影响骨骼发育。在治疗过程中,尽量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需用药,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用药原则。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恢复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孕妇:孕妇用药需谨慎,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在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时,要避免压迫腹部,防止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3.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恢复能力较弱,肩部肌肉拉伤后要注意休息,同时加强营养,促进恢复。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要循序渐进,避免再次受伤。由于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治疗时要综合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