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脑中枢神经损伤症状
脑中枢神经损伤症状多样,依损伤部位及程度而异。运动功能方面有肢体瘫痪(包括偏瘫、截瘫)、肌张力异常(增高或降低);感觉功能有感觉减退或缺失、感觉过敏;认知功能有记忆力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功能有失语症;意识障碍有嗜睡、昏迷等。
一、脑中枢神经损伤症状的概述
脑中枢神经损伤是指大脑、脑干、小脑等中枢神经系统部位受到损伤,其症状表现多样,可根据损伤部位及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运动功能相关症状
1.肢体瘫痪
若损伤累及皮质脊髓束等运动传导通路相关区域,可出现肢体不同程度的瘫痪。例如,偏瘫表现为一侧肢体的运动障碍,包括肌力下降、肌张力异常等。在儿童群体中,产伤等原因导致的脑中枢神经损伤可能引发肢体瘫痪,影响其正常的运动发育,如不能正常爬行、站立或行走等。对于成年人,脑血管意外等导致的脑中枢神经损伤也常出现肢体瘫痪情况,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截瘫则是指双下肢的运动、感觉等功能障碍,常见于脊髓损伤等导致脑中枢神经损伤的情况,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出现运动受限,肌张力可能增高或降低,影响患者的mobility(活动能力)。
2.肌张力异常
脑中枢神经损伤后可能出现肌张力增高或降低。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肢体僵硬,被动活动时阻力增大,如锥体系损伤常导致痉挛性肌张力增高,患者肢体呈屈曲或伸直的异常姿势。而肌张力降低则表现为肢体松软,活动时缺乏正常的阻力,常见于锥体外系损伤等情况,在婴幼儿脑中枢神经损伤时,可能影响其肌肉的正常张力状态,进而影响运动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二)感觉功能相关症状
1.感觉减退或缺失
当脑中枢神经的感觉传导通路受损时,会出现相应部位的感觉减退或缺失。例如,损伤累及丘脑等感觉中继核团时,可能导致对侧身体的痛觉、温度觉、触觉等感觉减退。在老年人群中,脑血管疾病引发的脑中枢神经损伤较易出现感觉功能障碍,影响其对周围环境刺激的感知,增加受伤等风险。对于儿童,先天性脑发育异常导致的脑中枢神经损伤也可能出现感觉方面的异常,影响其对外界感觉信息的获取和处理。
2.感觉过敏
部分脑中枢神经损伤患者可能出现感觉过敏现象,即对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疼痛等感觉的刺激产生强烈的感觉反应。比如,轻微的触摸就会让患者感觉疼痛难忍,这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对感觉信号的异常处理有关,不同年龄、不同病因导致的脑中枢神经损伤都可能出现这种感觉功能的异常改变。
(三)认知功能相关症状
1.记忆力障碍
脑中枢神经损伤可能影响记忆功能,包括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等。例如,海马等与记忆相关的脑区受损时,患者可能出现近期记忆减退,难以记住新发生的事情。在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等基础疾病基础上发生脑中枢神经损伤时,记忆力障碍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对于不同年龄段,老年人本身脑功能有一定退化,脑中枢神经损伤后记忆力下降可能更为明显;儿童脑中枢神经损伤导致的记忆力障碍则会影响其学习和认知发育过程。
2.注意力不集中
患者可能难以保持对事物的专注,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与脑中枢神经中负责注意力调节的区域受损有关,在脑外伤、脑血管意外等导致脑中枢神经损伤的患者中较为常见,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群在发生脑中枢神经损伤后,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会对其工作和生活产生较大影响。
(四)语言功能相关症状
1.失语症
若损伤累及语言中枢,如布洛卡区、韦尼克区等,可出现失语症。运动性失语表现为患者能理解他人语言,但自己不能流利表达;感觉性失语则是患者能流利说话,但内容无法被他人理解;命名性失语表现为患者能说出物体的用途,但不能正确说出物体的名称等。不同病因导致的脑中枢神经损伤引发的失语症表现有所不同,在成年人中,脑血管疾病是导致失语症的常见原因之一,而儿童脑中枢神经损伤导致的失语症可能与先天性语言中枢发育异常或后天脑损伤有关,会影响其语言交流能力。
(五)意识障碍相关症状
1.嗜睡
患者处于持续睡眠状态,但可被唤醒,唤醒后能进行简短应答,停止刺激后又很快入睡。常见于轻度的脑中枢神经损伤情况,如轻度脑震荡等,不同年龄人群发生轻度脑中枢神经损伤出现嗜睡症状时,都需要密切观察其意识状态变化。
2.昏迷
是严重的脑中枢神经损伤表现,患者意识完全丧失,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根据昏迷程度可分为浅昏迷、中昏迷和深昏迷。浅昏迷时患者尚有较少的无意识自发动作,对疼痛刺激有躲避反应等;中昏迷时患者的自发动作很少,对强烈疼痛刺激的防御反射、角膜反射等减弱;深昏迷时患者的一切反射均消失,肌肉松弛。各种严重的脑外伤、大面积脑梗死或脑出血等都可能导致患者陷入昏迷状态,对于儿童昏迷情况,更需要迅速进行急救和评估,因为儿童脑中枢神经损伤后的恢复情况与成人有所不同,且对其生长发育影响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