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什么病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又称股骨头坏死,是因不同病因破坏股骨头血液供应致骨细胞等死亡、骨小梁断裂及股骨头塌陷的病变。病因分创伤性(如髋部外伤)和非创伤性(如长期大量用糖皮质激素、酗酒、减压病等)。症状早期为髋部或腹股沟区隐痛等,中期疼痛加重、活动受限明显,晚期股骨头塌陷变形、关节功能严重受损。诊断依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X线、CT、MRI)。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保髋手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特殊人群如儿童多保守治疗,孕妇避免用影响胎儿的方法,老年人需综合考虑身体状况选治疗方案。
一、定义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又称股骨头坏死,是由于不同病因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导致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死亡,继而引起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的一种病变。
二、病因
1.创伤性因素: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等髋部外伤,会直接破坏股骨头的血供,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年轻人中因创伤导致该病的比例相对较高,如从事高风险运动(如滑雪、足球等)或遭遇交通事故的人群。
2.非创伤性因素
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这是常见的非创伤性病因之一。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患者,因病情需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会增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风险。
酗酒:酒精会导致脂质代谢紊乱、血管内凝血,影响股骨头的血液循环,从而引发坏死。长期大量饮酒(一般指男性每周饮酒折合酒精量大于420克,女性大于280克)的人群发病几率明显升高。
减压病:常见于潜水员、隧道工人等职业人群。在高压环境下工作后,如果减压不当,体内氮气会形成气泡,阻塞血管,导致股骨头缺血。
其他:镰状细胞贫血、痛风、动脉硬化等疾病也可能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有关。
三、症状
1.早期:主要症状为髋部或腹股沟区隐痛、钝痛,疼痛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患侧髋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尤其是内旋和外展活动。
2.中期:疼痛逐渐加重,可放射至同侧臀部或膝关节。髋关节活动受限更加明显,患者可能出现跛行,行走困难。
3.晚期:股骨头塌陷变形,关节间隙变窄,可导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剧烈且持续,患者髋关节活动严重受限,甚至无法行走,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四、诊断
1.病史采集: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髋部外伤史、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史、酗酒史等,以了解可能的病因。
2.体格检查:通过检查髋关节的活动范围、有无压痛、畸形等情况,初步判断病情。
3.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早期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股骨头密度改变、骨小梁中断、股骨头塌陷等表现。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股骨头的细微结构变化,对于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有重要价值。
MRI检查:是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最敏感的方法,能够在疾病早期检测到骨髓水肿、骨质破坏等病变,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五、治疗
1.非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患者应减少负重,避免长时间站立和行走,可使用拐杖、轮椅等辅助器具减轻髋关节的压力。同时,应戒酒,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体重,以减轻髋关节的负担。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骨修复等。常用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抗凝药、血管扩张剂、活血化瘀的中药等。
物理治疗:如体外冲击波治疗、高压氧治疗等,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促进骨修复。
2.手术治疗
保髋手术:适用于早期和中期患者,目的是保留自身股骨头,延缓或避免人工关节置换。常见的保髋手术方法包括髓芯减压术、带血管蒂骨移植术、截骨术等。
人工关节置换术:适用于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当股骨头塌陷严重、关节功能严重受损时,人工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显著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六、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又称LeggCalvéPerthes病,多发生于312岁儿童。由于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方案与成人有所不同。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如避免负重、使用支具等,以促进股骨头的修复和生长。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定期带孩子复查,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2.孕妇:孕妇患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较为少见,但由于孕期身体负担加重,髋关节压力增大,可能会使病情加重。在治疗方面,应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和检查方法。孕妇应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和行走,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
3.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对于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缓解症状。同时,老年人应加强营养,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以增强骨骼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