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扁桃体下疝伴脊髓空洞症是怎么回事

来源:民福康

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症是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多见于30-50岁成人且儿童增多,发病与先天发育等有关;发病机制是解剖结构异常致脑脊液循环障碍及神经组织受压紊乱;临床表现有神经系统症状(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其他症状(头痛、头晕、视力障碍等);辅助检查包括MRI、CT脊髓造影及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治疗有手术和对症支持治疗,需综合患者情况选方案。

一、定义与基本概况

小脑扁桃体下疝伴脊髓空洞症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正常情况下,小脑扁桃体位于枕骨大孔以上,当小脑扁桃体向下延伸至枕骨大孔平面以下5mm以上时,就被称为小脑扁桃体下疝。而脊髓空洞症是脊髓内形成管状空腔并伴有胶质增生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二者常可同时存在。该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30-50岁的成年人,不过近年来儿童患者也有增多趋势,男性和女性发病概率暂无明显的性别差异显著性报道,但可能与个体的先天发育差异等因素有关,一些有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发病风险可能相对较高,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的不良姿势、头部外伤等可能会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但并非直接病因。

二、发病机制

(一)解剖结构异常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

由于先天性的颅颈交界区解剖结构异常,比如枕骨大孔狭窄、小脑扁桃体下疝等,使得脑脊液的正常循环通路受阻。正常脑脊液从脑室系统产生后,经蛛网膜下腔循环,而小脑扁桃体下疝会压迫蛛网膜下腔,导致脑脊液流动不畅,进而引起脊髓中央管扩张,逐渐形成脊髓空洞。例如,相关研究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存在小脑扁桃体下疝伴脊髓空洞症的患者,其枕骨大孔区的脑脊液流速明显低于正常人群,这就支持了脑脊液循环障碍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二)神经组织受压与神经功能紊乱

小脑扁桃体下疝会直接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包括脊髓内的神经纤维等。受压的神经组织会出现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神经传导异常。同时,脊髓空洞的形成会进一步加重对神经组织的压迫,使得受损区域的神经细胞发生变性、坏死等病理改变,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如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等。动物实验研究也证实,当模拟小脑扁桃体下疝导致脑脊液循环受阻及神经受压情况时,实验动物会出现类似人类脊髓空洞症的神经病理改变。

三、临床表现

(一)神经系统症状

1.感觉障碍:患者常出现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表现为痛觉、温度觉减退或消失,而触觉保留。例如,患者可能会感觉颈部、肩部等区域对疼痛和温度的感知不如正常,但是触摸时的感觉还存在。这种感觉障碍与脊髓内痛温觉传导纤维受损有关,因为脊髓空洞常累及脊髓中央管周围的痛温觉传导通路。

2.运动障碍: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肢体无力、肌肉萎缩等运动功能障碍。初期可能表现为手部小肌肉无力,精细动作困难,如拿筷子、系纽扣等动作不灵活;病情加重后,可累及上肢甚至下肢的肌肉,导致肌肉逐渐萎缩,肢体活动能力明显下降。这是因为脊髓内的运动神经元受损,神经传导无法正常传递到肌肉,使得肌肉失去神经的支配而出现萎缩和无力。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出现皮肤营养障碍,表现为皮肤增厚、过度角化、出汗异常等。例如,病变节段的皮肤温度可能与正常皮肤不同,出汗增多或减少,严重时还可能出现皮肤溃疡等情况。这是由于脊髓内的自主神经纤维受损,影响了自主神经对皮肤等组织的调节功能。

(二)其他症状

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这与小脑扁桃体下疝导致的颅颈交界区压力改变有关。头痛多为枕部、颈部疼痛,可放射至肩部,头痛的程度和发作频率因人而异。另外,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障碍,如视力下降、复视等,这是因为下疝的小脑扁桃体等结构可能压迫到了视神经或相关的视觉传导通路。

四、辅助检查

(一)影像学检查

1.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小脑扁桃体下疝伴脊髓空洞症的重要影像学方法。通过MRI可以清晰地显示小脑扁桃体下疝的程度,如小脑扁桃体下疝至枕骨大孔平面以下的具体距离,还能明确脊髓空洞的位置、大小、范围等情况。例如,能看到脊髓内是否有长T1、长T2信号的空洞影,以及空洞累及脊髓的节段等。

2.CT脊髓造影:对于一些不适合做MRI检查的患者可考虑采用。通过向蛛网膜下腔注入造影剂后行CT扫描,能够显示出蛛网膜下腔的形态以及小脑扁桃体下疝的情况,有助于了解脑脊液循环通路是否存在梗阻等情况,但相比MRI,其对脊髓空洞的显示不如MRI清晰。

(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包括感觉、运动、反射等方面的检查。例如,检查痛觉、温度觉时,用大头针轻刺皮肤,观察患者的感觉反应;检查肌肉力量时,通过让患者做相应的肢体动作来评估肌肉力量的等级;检查反射时,观察腱反射是否正常等。这些体格检查结果有助于初步判断神经系统受损的部位和程度,为疾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依据。

五、治疗原则

目前对于小脑扁桃体下疝伴脊髓空洞症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解除小脑扁桃体下疝对脑脊液循环的梗阻以及对脊髓的压迫,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后颅窝减压术等。通过手术可以改善脑脊液的循环,缓解脊髓受压的情况,从而阻止病情的进一步进展。对于一些症状较轻、暂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如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缓解症状,但需谨慎选择药物,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治疗方案。例如,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更加谨慎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于老年患者,可能还需要考虑其是否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等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了解疾病
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进行性脊髓变性疾病,病情进展速度缓慢,属于慢性病。脊髓空洞症患者脊髓内产生充满液体的异常空洞时,会导致感觉异常、营养障碍、肢体无力等。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小脑扁桃体下手术后出现脑脊液渗漏怎么回事
李士其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甲
小脑扁桃体下疝手术后脑脊液渗漏可能与手术操作不当、脑膜炎、胶质瘤等因素有关。1、手术操作不当小脑扁桃体下疝手术包括后颅窝减压术、脑脊液分流术等。如果在手术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硬脑膜受损,可使脑脊液从受损部位流出来,引起脑脊液渗漏。患者应该尽快去医院进行局部修复处理,防止对身体造成更严重的危害。2、脑膜炎如果患者存在脑膜炎,可分泌大量炎症因
小脑扁桃体下脊髓空洞没有症状需要治疗吗
李士其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甲
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是指同时患有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脊髓空洞症,没有症状的患者一般也是需要治疗的。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是胚胎时期脑发育异常而导致的先天性疾病,可能是由于脑积水、基因突变、脊髓脊膜膨出等多种原因导致的。而脊髓空洞症则是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的伴随症状之一,如果患者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较为轻微,一般可以通过药物方法进行对症治疗,比
小脑扁桃体下手术成功率
王涛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三甲
小脑扁桃体下疝一般是指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该病手术成功率总体较高,但是由于患者病情不同,所以成功率数值无法一概而论。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诱因不同,治疗难易程度存在差异,所以手术成功率也有区分。比如,如果是因为小脑畸形、小脑出血所造成的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通常需要做急诊手术,该类手术可能会有一定的危险,手术成功率在80%左右。而如果是由于枕
小儿气手术后多久可以走路?
张文同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小儿疝气手术以后第2天,病人就可以走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适量。因为小儿疝气手术以后病人配合得比较差,因此家长不要让孩子过多的走路,而且要防止剧烈的运动,避免导致腹内压升高,表现出疝气的复发。而且,小儿疝气手术以后,半年之内不可以做剧烈的运动,包括爬山、游泳、跑步等,也要防止小儿哭闹,因为这些都是导
最常见的腹外是什么?
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最多见的腹外疝是腹股沟疝。其次,脐疝、股疝、白线疝,切口疝也较为多见。多为先天发育不良,腹壁薄弱,营养代谢不良,腹腔压力长时间增高等原因引发。建议病人就医外科进行检查,一般需要经过手术进行治疗。
气手术后多久可以吃东西?
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这要根据手术方式和麻醉方式来决定。若是开放式腹股沟斜疝手术,常选择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术后6小时就能喝水,8小时后一般就可以进食半流质,例如稀饭等。假如是腹腔镜微创斜疝修补术,在全麻下进行手术的,手术后必须等到排气以后才可进食。
老人气手术需要住院几天?
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老人的疝气手术需要住院多长时间,要根据患者年龄、身体以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综合的判断。一般疝气的手术相对比较简单,正常情况下,住院四天左右就可以出院。如果年龄比较大,疝囊也比较大,手术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创面渗血,导致术后血肿,可能需要住院多观察几天,一般会在一周左右出院。如果出现比较严重的皮下血肿,可能
什么是食管裂孔
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食管裂孔疝是一种疾病,多见于老年人、肥胖的、还有女性,腹压很高,食管裂孔是膈肌上一个裂孔,是正常的食管穿膈肌的地方,老年人表现出了问题,是肌肉松弛,食管裂孔增大。前列腺增生、便秘的患者,慢性咳嗽的患者就容易表现出腹压增高以后,腹腔的胃、大网膜、结肠从食管裂孔进入到胸腔,就叫食管裂孔疝,造成原因主要是
气手术后多少天恢复正常?
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正常情况下,疝气手术以后大概需要7天左右的时间,便可以基本恢复正常。但是患者如果要恢复正常的活动或者是工作的话,一般要在一个月以后的时间,甚至可能还会需要更长一点的时间,这个还取决于患者的年龄,体质以及是否合并有基础疾病,手术后是否有并发症等多个因素来决定的。如果患者的年龄比较大或者是合并有糖尿病等
女孩子会得气吗?
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女孩儿会得疝气。疝气分为斜疝和直疝,女孩子多见得的疝气是直疝,直疝往往是因为腹壁受到的损伤,比如说外伤或者生孩子造成腹部的结构疏松、结缔组织破坏、肌肉松弛造成的。疝的部分多见的是肠管,经过壁层腹膜凸向腹壁的肌肉薄弱区疝象体表以外,表面看起来是一个突起膨大的东西。初步的疝气可以回纳,叫做可复性疝,往往
腹股沟为什么多见于儿童和老年人?
刘嘉林 主任医师
深圳市中医院 三甲
腹股沟疝由于发病原因决定了主要发生在儿童和老年人:第一、儿童生下来腹股沟区内环口鞘状突没有闭合,这是先天缺陷,很多人都会有,这个能达到10%,这些小孩都不能够闭合,所以在成长到一两岁以后就会出现腹股沟疝,因此小孩是最常见。第二、常见人就是老年人,过了青年和中年以后,腹壁肌肉、肌腱强度也在下降,整个组织也在退化,所以肠子就可以通过腹股沟薄弱
做腰椎穿刺手术会不会引起脊髓空洞症
陈仲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腰椎穿刺通常在腰4-5腰5骶1进行,很少在胸12腰1进行。当然也有一些胸椎椎间盘突出从腰1以上会涉及到脊髓,只有穿刺到脊髓才会损伤到脊髓,最终有可能引起脊髓损伤或脊髓空洞。但脊髓空洞很少是由于穿刺引起的,多数是原发的病变。腰椎穿刺所在的位置都是马尾的位置,即使穿到硬膜囊内,也不至于损伤马尾,可以避开针尖,所以一般腰椎穿刺不会引起脊髓空洞症
什么是小脑扁桃体下
邹哲伟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三甲
小脑扁桃体下疝是颅底发育畸形,就是颅腔狭小。小脑扁桃体应该容纳在颅腔里,但因为颅腔狭小,它就从颅腔和脊柱椎管相通的枕骨大孔疝到脊髓部分,就形成了小脑扁桃体下疝。轻度小脑扁桃体下疝没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如果下疝加重或者压迫时间长,形成了脊髓空洞以后,有可能出现颈项部疼痛或者双手发育问题,比如双上肢无力、麻木等。
脊髓空洞症中晚期症状
闫秀中 副主任医师
日照市中医医院 三甲
脊椎空洞症晚期的症状,上肢会出现手部肌肉的萎缩,皮肤营养障碍,吞咽困难等不适症状,下肢也会出现温度觉或者是痛觉的消失,也可以出现下肢肌肉萎缩、无力,严重的会出现大小便失禁。所以,脊髓空洞症要早发现,早治疗,避免中晚期的不可逆的损伤。
食管裂孔什么意思
朱季军 副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食管裂孔疝主要是由于腹腔内脏器,重点是胃经膈肌食管裂孔处进入胸腔而引起一些相应症状疾病,主要原因是由于膈肌裂孔周围韧带结构降低或者胃内压力增加,从而导致膈肌周围食管压力增加所,如果出现相关症状,需要到医院检查后对症治疗。
对宝宝有什么影响
张磊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婴儿脐疝多属于易复性疝,较常见,嵌顿少见,顾家长不用过分担心。脐疝仅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引起嵌顿疝、绞窄疝等并发症,表现为宝宝哭闹不止、表情痛苦、面色苍白,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应严密关注患儿病情,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