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水肿和脑积水是两种不同的病理状态,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式上均存在差异。
脑水肿是指脑内水分增加、导致脑容积增大的病理现象,多由脑损伤、脑肿瘤、颅内炎症、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引起。当脑部发生病变时,血脑屏障遭到破坏,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液体成分渗出到脑组织间隙;或因细胞代谢障碍,细胞内水分积聚,导致脑实质肿胀。脑水肿会引起颅内压升高,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时可压迫脑组织,造成脑疝危及生命。
脑积水则是由于脑脊液生成过多、循环受阻或吸收障碍,导致脑脊液在脑室系统或蛛网膜下腔积聚,使脑室系统扩张、颅内压增高。先天性导水管狭窄、颅内感染、脑出血等都可能引发脑积水。患者可表现为头围增大(儿童多见)、头痛、视力障碍、步态不稳、智力下降等症状。
总体而言,脑水肿是脑实质内水分增多,而脑积水是脑脊液在脑室内或脑室外异常积聚,两者在病因、病理过程和治疗手段上都有明显区别,需准确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