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是什么引起的
眩晕症可能是内耳疾病、脑血管疾病、颈椎病、心血管疾病、药物不良反应等原因引起。
1、内耳疾病
内耳是维持人体平衡的重要器官,当内耳发生病变时,如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炎等,会导致内耳功能异常,引发眩晕。例如梅尼埃病,是由于内耳膜迷路积水,影响内耳的平衡和听觉功能,患者常出现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耳鸣、耳闷胀感及听力下降等症状。
2、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病变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导致前庭神经核或相关神经通路缺血、缺氧,从而引发眩晕。常见疾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等。比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会使脑干、小脑等部位的血液灌注减少,影响平衡调节功能,患者会突然感到眩晕,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行走不稳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
3、颈椎病
颈椎病中的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可引起眩晕。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病变,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影响脑部及内耳的血液供应,引发眩晕,常在颈部转动时诱发或加重。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则因颈椎病变刺激交感神经,引起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导致椎动脉收缩,也可出现眩晕症状。
4、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系统异常会影响全身血液循环,当心脏泵血功能不足或血压波动过大时,可能导致脑部供血不稳定,引发眩晕。例如心律失常,如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会使心脏输出量减少,导致脑部供血不足;高血压或低血压患者,血压突然升高或降低,也可能出现眩晕、头痛、心慌、乏力等。
5、药物不良反应
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人体的平衡系统或神经功能,导致眩晕。例如,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抗高血压药(如硝苯地平、普萘洛尔)、镇静催眠药(如地西泮、氯硝西泮)等,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眩晕这一不良反应。
若出现眩晕症状,尤其是伴有头痛、呕吐、视力障碍、肢体麻木无力、意识不清等严重表现时,应立即就医,前往神经内科、耳鼻喉科等相关科室就诊,以便及时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