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的表现
高热惊厥是儿童常见疾病,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全身或局部肌群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5岁的儿童,体温升高>=39℃时,排除颅内感染及其它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可确诊。治疗方法有物理降温、药物治疗和病因治疗。预防方法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注意保暖、发热时及时退热、避免过度劳累、加强营养增强体质等。
1.定义
高热惊厥是指小儿在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早期,体温升高>=39℃时发生的惊厥,并排除颅内感染及其它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全身或局部肌群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双眼球凝视、斜视、发直或上翻,伴意识丧失。
2.发病率
高热惊厥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为3%~5%,复发率为30%~40%。
3.好发人群
年龄:多见于6个月至5岁的儿童。
性别:无明显性别差异。
4.临床表现
单纯型高热惊厥:
发作多在发热初期,体温骤升时,发作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
全身性抽搐,伴有意识丧失,双眼球凝视、斜视、发直或上翻,面部肌肉抽搐,口吐白沫,四肢抽动,可有呼吸暂停。
发作后,患儿意识恢复较快,无神经系统异常体征。
复杂型高热惊厥:
发作多在低热时,体温常不超过38℃。
发作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超过15分钟。
局限性抽搐,可为单侧或双侧,伴有意识障碍。
发作后,可有神经系统异常体征,如偏瘫、失语等。
5.诊断
有发热惊厥史。
惊厥发作时,体温≥39℃。
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原因。
6.治疗
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袋冷敷等。
药物治疗:如地西泮、苯巴比妥等。
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
7.预防
积极治疗原发病。
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发热时,及时退热。
避免过度劳累。
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8.注意事项
惊厥发作时,应将患儿侧卧,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
不要强行按压患儿,以免造成骨折。
不要往患儿嘴里塞任何东西,以免引起窒息。
惊厥发作时间较长时,应及时就医。
有过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在发热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退烧药。
避免使用含有阿司匹林的药物,以免引起瑞氏综合征。



